在这个尺度上,光需要5.2亿年才能从一个端点传播到另一个端点。考虑到宇宙的年龄只有约138亿年,这意味着拉尼亚凯亚的尺度已经接近宇宙可观测直径(约930亿光年)的1/20。
包含的星系数量约10万个,每个星系平均包含约1000亿颗恒星,这意味着拉尼亚凯亚中恒星的总数可能达到101?颗——这个数字远远超过了地球上所有海滩上的沙粒总数。
这种宏大的尺度不仅令人敬畏,也为我们理解宇宙的大尺度结构提供了新的视角。拉尼亚凯亚不仅仅是一个星系集合,更是一个宇宙尺度的引力系统,其引力场影响着其中所有星系的运动和演化。
2.2 质量之谜:1×101?太阳质量的引力巨兽
拉尼亚凯亚的质量是另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特征。根据塔利团队的估算,拉尼亚凯亚的总质量约为1×101?太阳质量(M☉)。这个数字同样需要上下文来理解:
这个质量大约是室女座超星系团质量(约1.5×101? M☉)的67倍,或者说,拉尼亚凯亚的质量相当于约67个室女座超星系团。
作为比较,整个可观测宇宙的总质量约为1×1023 M☉,所以拉尼亚凯亚的质量约占可观测宇宙总质量的1/100,000。
这个质量主要分布在三个部分:可见物质(星系、气体等)约占5%,暗物质约占20%,其余75%则存在于更广泛的宇宙网结构中。
如此巨大的质量意味着拉尼亚凯亚拥有强大的引力场。这个引力场不仅束缚着内部的星系,还在宇宙大尺度结构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影响着邻近超星系团的运动。
拉尼亚凯亚的质量估算主要基于两种方法:
动力学方法:通过测量星系的运动速度和分布,利用牛顿引力定律反推出总质量。这种方法假设星系的运动主要由引力支配,并且系统处于引力束缚状态。
光度方法:通过测量星系的光度和质量-光度比来估算总质量。这种方法的准确性取决于对质量-光度比的准确了解,而后者可能因星系类型和演化阶段而异。
两种方法得到的结果基本一致,验证了拉尼亚凯亚质量估算的可靠性。
2.3 层次结构:从星系到超星系团的嵌套宇宙
拉尼亚凯亚的内部结构呈现出典型的层次化特征,这是宇宙大尺度结构的普遍特点。这种层次化结构可以用一个树状图来形象描述:
叶子节点:单个星系(如银河系、仙女座星系等)
小分支:星系群(如本地群,包含约50个星系)
大树干:星系团(如室女座星系团,包含约2000个星系)
整棵大树:超星系团(拉尼亚凯亚,包含约10万个星系)
在这一层次结构中,每个层级都有其独特的特征:
星系层面:拉尼亚凯亚包含了各种类型的星系,从巨大的椭圆星系到美丽的螺旋星系,再到不规则的矮星系。其中,银河系是一个典型的棒旋星系,直径约10万光年,包含约2000亿颗恒星。
星系群层面:本地群是拉尼亚凯亚中最着名的星系群之一。除了银河系和仙女座星系外,它还包含了三角座星系(M33)以及大约50个矮星系。本地群的总质量约1.5×1012 M☉,直径约1000万光年。
星系团层面:室女座星系团是拉尼亚凯亚中最大的星系团,包含了约2000个星系。它的直径约1500万光年,质量约1.5×101? M☉。室女座星系团不仅是拉尼亚凯亚的引力中心,也是我们理解宇宙大尺度结构的关键。
超星系团层面:拉尼亚凯亚本身就是一个超星系团,包含了室女座超星系团、长蛇-半人马座超星系团、孔雀座-印第安座超星系团等多个次级超星系团。
这种层次化结构反映了宇宙演化的过程。小尺度结构先形成,然后通过引力合并形成更大的结构。拉尼亚凯亚就是这种层级合并过程的产物。
2.4 宇宙网中的位置:拉尼亚凯亚的宇宙坐标
要理解拉尼亚凯亚在宇宙中的位置,我们需要考虑宇宙的大尺度结构——宇宙网(Cosmic Web)。宇宙网是由暗物质构成的三维结构,其中密集的节点对应星系团,纤维状结构对应星系分布的通道,而空洞则对应几乎没有星系的区域。
拉尼亚凯亚位于宇宙网中的一个重要节点上。具体来说:
邻近结构:拉尼亚凯亚的邻近超星系团包括沙普利超星系团、人马座超星系团等。其中,沙普利超星系团位于拉尼亚凯亚的东南方向,距离约6.5亿光年,包含了约800个星系团。
宇宙流:拉尼亚凯亚中的大多数星系都表现出朝向巨引源的运动。这种集体运动形成了所谓的宇宙流,反映了拉尼亚凯亚内部的引力动力学。
大尺度对称性:从更大的尺度来看,拉尼亚凯亚似乎位于宇宙的一个相对空旷的区域,周围是巨大的空洞。这种位置可能影响了它的形成和演化历史。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