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发现过程:通过凌星法和径向速度法的结合,科学家确认LHS 1140 b是一颗岩石行星,轨道周期28天,正好位于LHS 1140的宜居带中间位置——它接收到的恒星辐射是地球的1.4倍,表面温度估算在15-25℃之间,恰好处于液态水能稳定存在的范围。
三、“超级地球”的宜居密码:固态表面与液态水
LHS 1140 b被称为“超级地球”,并非因为它比地球大多少(半径是地球的1.4倍,质量是6.4倍),而是因为它具备地球级别的宜居条件:
1. 固态表面:生命演化的“舞台”
岩石行星的核心是关键——LHS 1140 b的密度(约5.5克/立方厘米,与地球相当)表明,它有一个铁镍核心(产生磁场)和硅酸盐地幔(维持地质活动)。地球的磁场是生命的“保护伞”,能偏转恒星的带电粒子流(太阳风),防止大气层被剥离。LHS 1140 b的铁核足够大(约占质量的30%),能产生类似地球的磁场——这意味着它的大气层不会像Proxima b那样被恒星风刮走。
此外,岩石行星的地质活动(如板块构造)能循环碳、氧等元素,调节大气成分。地球的板块构造将二氧化碳吸入地幔,再通过火山喷发释放,形成“碳循环”,避免了失控温室效应(如金星)。LHS 1140 b的质量更大,地质活动可能更活跃,这意味着它能长期维持稳定的大气环境。
2. 液态水:生命的“源头”
液态水的存在是生命诞生的必要条件。LHS 1140 b位于宜居带中间,表面温度适合水以液态形式存在。更关键的是,它的轨道偏心率极低(仅0.01)——几乎是完美的圆形轨道,不会出现像水星那样的“近日点灼烧、远日点冰冻”,温度波动极小,液态水能稳定存在数十亿年。
科学家通过气候模型模拟了LHS 1140 b的环境:如果它有类似地球的大气层(1 bar压力,21%氧气,78%氮气),表面温度将是22℃,赤道地区有液态海洋,两极有冰盖——这与地球的北极圈环境非常相似。即使大气层更厚(比如二氧化碳为主),温度也不会超过50℃,不会像金星那样达到460℃的失控状态。
四、大气层的“悬念”:哈勃的观测与韦伯的期待
大气层是生命存在的“第二道防线”——它不仅能保持温度,还能过滤有害辐射(如紫外线),提供生命所需的气体(如氧气、氮气)。对于LHS 1140 b来说,大气层的性质是判断其是否宜居的核心。
1. 哈勃的初步结论:没有氢逃逸
2020年,哈勃空间望远镜对LHS 1140 b进行了紫外光谱观测,重点是检测大气层中的氢原子。氢是宇宙中最丰富的元素,也是生命分子(如水、甲烷)的组成部分,但如果行星大气层中的氢大量逃逸,说明大气层无法保留,生命难以存在。
哈勃的结果令人振奋:LHS 1140 b的氢逃逸率极低——仅为地球的1/10。这意味着它的大气层没有被恒星风剥离,可能保留了厚厚的原始大气层。结合行星质量(6.4倍地球),它的引力足以束缚住氢、氧等重元素,形成稳定的大气。
2. 韦伯的“终极考验”:寻找生命信号
哈勃的观测解决了大气层是否存在的问题,但韦布空间望远镜(JWST)将回答更关键的问题:大气层中是否有生命活动的痕迹?
根据JWST的任务规划,它将用NIRSpec光谱仪对LHS 1140 b进行透射光谱观测——当行星凌星时,恒星的光会穿过行星大气层,不同分子会吸收特定波长的光,形成“光谱指纹”。科学家将重点寻找以下分子:
水(H?O):液态水存在的直接证据;
二氧化碳(CO?):地质活动的标志;
氧气(O?)/臭氧(O?):光合作用的产物,可能是高级生命的信号;
甲烷(CH?):微生物活动的副产品(如地球的湿地、肠道菌群)。
如果JWST能检测到臭氧,那将是一个“爆炸性”的消息——因为臭氧的形成需要氧气,而氧气在自然条件下很难大量存在,除非有生命活动(如植物的光合作用)。
五、对比其他候选:LHS 1140 b的“独特优势”
在红矮星的宜居带行星中,LHS 1140 b并非唯一的候选者——TRAPPIST-1系统的7颗行星、Proxima Centauri的Proxima b,都是热门目标。但LHS 1140 b有三个“独一无二”的优势:
1. 恒星更稳定
如前所述,LHS 1140的耀斑活动比TRAPPIST-1和Proxima Centauri弱得多,行星的大气层更安全。TRAPPIST-1的耀斑活动频率是太阳的5倍,Proxima Centauri是100倍,而LHS 1140仅为10倍——这意味着LHS 1140 b的大气层保留概率更高。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