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没有明显的云层反射峰:木星大气层中的氨云会在可见光波段产生明显的反射峰,但TrES-2b的光谱中没有类似特征;
- 连续吸收光谱:整个可见光波段呈现平缓的吸收趋势,没有明显的吸收线,说明大气层中缺乏特定的吸收分子;
- 红外辐射强烈:在近红外波段(1-2微米),TrES-2b的辐射强度异常高,表明它吸收了大量可见光,并以红外辐射的形式重新发射。
这些数据暗示,TrES-2b的大气层可能主要由分子氢(H?)和氦(He)组成,缺乏形成反射云层的固体颗粒。
(2)斯皮策太空望远镜的热辐射光谱
2018年,斯皮策太空望远镜的红外阵列相机(IRAC)和多波段成像光度计(MIPS)对TrES-2b进行了热辐射观测。关键发现包括:
- 热发射峰值在3.6微米:这个波长对应大气层中分子氢的振动-转动能级跃迁,表明大气层温度极高且均匀;
- 没有水蒸汽吸收:在2.7微米附近没有水的吸收线,说明大气层中水含量极低(<0.1%);
- 二氧化碳和甲烷的痕迹:在4.5微米和3.3微米附近检测到微弱的吸收线,表明大气层中含有极少量的CO?和CH?。
这些发现进一步证实,TrES-2b的大气层缺乏能够形成反射云层的水、氨等物质。
2. 热力学机制:高温如何反射光
TrES-2b表面温度高达980°C,这种极端高温对大气层的光学性质产生了深远影响。最新的热力学模型揭示了高温如何导致行星变黑:
(1)分子分解与电离
在980°C的高温下,大气层中的分子会发生剧烈的热分解:
- 水分子分解:H?O → H + OH,分解温度约100°C;
- 氨分子分解:NH? → N + H?,分解温度约400°C;
- 甲烷分解:CH? → C + H?,分解温度约1500°C(但在TrES-2b的低气压环境下,分解温度会降低)。
这些分解产生的自由基和原子,无法重新组合形成稳定的云层颗粒,导致大气层缺乏反射性成分。
(2)大气层电离与等离子体形成
更高温度下,大气层中的气体开始电离,形成等离子体:
- 氢原子电离:H → H? + e?,电离能约13.6电子伏特,对应温度约1.6×10?K;
- 氦原子电离:He → He? + e?,电离能约24.6电子伏特,对应温度约2.9×10?K。
虽然TrES-2b的大气层温度(980°C ≈ 1.2×103K)还不足以让氢完全电离,但部分电离已经发生,产生了自由电子和离子。这些带电粒子对光的散射方式与中性分子完全不同——它们更倾向于吸收而不是反射光。
(3)热辐射主导的光学性质
在极高温度下,行星的热辐射成为主导光学性质的因素:
- 基尔霍夫定律:在热平衡状态下,行星的发射率等于吸收率;
- 维恩位移定律:高温物体的辐射峰值向短波方向移动。
TrES-2b吸收了大量可见光(波长0.4-0.7微米),然后以红外辐射(波长>1微米)的形式重新发射。这种吸收-再发射机制,使其在可见光波段显得异常黑暗。
3. 新的假说:碳基大气层的可能性
2020年,一个国际研究团队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假说:TrES-2b的大气层可能富含碳基分子,这些分子具有强烈的吸光特性。
(1)碳氢化合物的吸光特性
碳氢化合物(如乙炔C?H?、乙烯C?H?、苯C?H?)在紫外和可见光波段有强烈的吸收带:
- 乙炔:在1.5微米附近有强吸收带;
- 乙烯:在1.7微米附近有吸收带;
- 苯:在2.0微米附近有多个吸收带。
如果TrES-2b的大气层中含有这些碳氢化合物,它们会吸收可见光,导致行星变黑。
(2)碳富集的来源
研究团队认为,TrES-2b的碳富集可能来自:
- 形成环境:它可能形成于原行星盘中碳富集的区域,或者经历了后期的大量碳物质输送;
- 化学反应:高温下,大气层中的甲烷(CH?)可以转化为更复杂的碳氢化合物:CH? + H → CH? + H?CH? + CH? → C?H? → C?H? + H?C?H? → C?H? + H?
(3)观测验证的挑战
虽然这一假说很有趣,但验证它需要更高的光谱分辨率:
- 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NIRSpec仪器可以检测到C?H?、C?H?等分子的吸收线;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