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与比邻星的区别:“暴躁”的晚年
比邻星是红矮星(M5.5V型),质量小、寿命长(需数百亿年才到红巨星阶段)。而毕宿五已完成主序星阶段,正快速膨胀、损失质量,即将形成行星状星云。
毕宿五的独特,在于它完整经历了“星团→流浪→红巨星→白矮星”的生命周期,是研究恒星演化的“活样本”。
六、文化与未来:毕宿五的“谢幕仪式”
毕宿五的结局,早已融入人类文化:
(1)古代文明的“送别”
在中国古代,毕宿五的“红眼”被视为“灾星”——亮度增加时,古人认为将有战乱或饥荒。西方则称它为“哀悼者”(The Weeper),与金牛座的“公牛”结合,视为爱神阿佛洛狄忒的眼泪。
(2)现代科幻的“致敬”
《星际穿越》中,毕宿五是“卡冈图雅黑洞”的伴星,红光为电影增添末日感;《质量效应》里,它的行星系统是赛拉睿人的殖民地——尽管现实中行星已毁,科幻作家仍用它构建“宇宙家园”。
七、结语:毕宿五的“谢幕”,是终点也是起点
毕宿五的故事,是恒星演化的“终极闭环”:从星团中的蓝色主序星,到流浪的红巨星,再到行星状星云与白矮星,它用65亿年完成了宇宙赋予的“使命”——将重元素释放到星际空间,为下一代恒星和行星提供原料。
当我们仰望金牛座的“红眼”时,看到的是一场“宇宙葬礼”的预演:它的膨胀、剥离、重生,都在诉说宇宙的循环法则——没有永恒,只有转化。毕宿五的残骸会变成新恒星,碎片会变成新行星,重元素会变成新生命。而我们,都是这场循环的见证者与参与者。
毕宿五的谢幕,不是结束,是开始。这颗“愤怒的红眼”,最终会成为宇宙中最温柔的“种子”。
说明
资料来源:ALMA对毕宿五碎片盘的观测(2022)、剑桥大学2024年行星系统模拟、《渐近巨星分支恒星演化模型》;JWST/ELT观测计划来自NASA/ESA官方文档。
术语解释:
渐近巨星分支(AGB):红巨星耗尽核心氦后,外壳膨胀、质量损失的阶段;
行星状星云:AGB恒星抛出的外壳,与行星无关;
白矮星:碳氧核心残留,靠电子简并压力支撑;
双极星风:从恒星两极喷出的高速星风,与赤道星风作用形成复杂结构。
语术说明:采用“科学+人文”叙事,将恒星演化与“更年期”“葬礼”等意象结合,通过观测数据与模拟结果还原真实过程,平衡科学与情感。
喜欢可观测Universe请大家收藏:(m.38xs.com)可观测Universe三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