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LT-9b (系外行星)
· 描述:比大多数恒星还热的行星
· 身份:围绕恒星KELT-9运行的热木星,距离地球约670光年
· 关键事实:其昼半球温度超过4300°C,比一些红矮星的表面温度还高,分子在其大气中无法稳定存在。
KELT-9b:触摸宇宙温度边界的“炼狱行星”(第一篇幅)
引言:当行星比恒星更热
在距离地球670光年的天鹅座星域,一颗编号为KELT-9的A型主序星正以每秒100公里的速度旋转——它的赤道区域因高速自转让恒星形状扭曲成椭球,表面温度高达9700K(约为太阳的1.7倍)。这颗“沸腾的恒星”身边,环绕着一颗打破宇宙认知的行星:KELT-9b。它的昼半球温度超过4300°C,比红矮星(如比邻星,表面温度约3000°C)更热;大气中的分子无法稳定存在,氢、氧等元素被剥离成原子,甚至电离成等离子体;潮汐锁定的作用下,它的一面永远浸泡在恒星的烈焰中,另一面则被高温大气环流炙烤——这是一颗“比恒星还热的行星”,也是人类目前观测到的最极端热木星。
KELT-9b的存在,不仅挑战了我们对行星大气演化的认知,更像一把“宇宙探针”,刺破了高温环境下行星生存的边界。本文将从宿主恒星的特性、行星的发现历程、极端物理参数的解析,以及它对行星科学的革命性意义四个维度,揭开这颗“炼狱行星”的神秘面纱。
一、宿主恒星KELT-9:一颗“暴躁的高速旋转者”
要理解KELT-9b的极端性,首先必须拆解它的“母星”——KELT-9。这颗位于天鹅座(Cygnus)的恒星,是KELT(千度极小望远镜)项目于2013年筛选出的“高优先级目标”,其自身的物理特性直接塑造了行星的“炼狱环境”。
1.1 恒星基本属性:A型星的“高温与暴脾气”
KELT-9的光谱型为A0V,属于高温主序星(“V”代表主序阶段,通过核心氢核聚变释放能量)。它的质量约为太阳的2.5倍(2.5M☉),半径是太阳的1.8倍(1.8R☉),光度却高达太阳的50倍(50L☉)——这意味着它以更剧烈的核反应燃烧,释放出更强烈的紫外线与可见光辐射。
A型星的关键特征是高自转速度。KELT-9的赤道自转周期仅1.5天(太阳为25天),自转速度达到每秒100公里(约为太阳的50倍)。这种高速旋转带来了两个后果:
恒星形状畸变:离心力将恒星赤道区域“甩”出去,形成椭球状——赤道半径比极半径大10%,表面重力在赤道区域减弱;
强磁场与高活动性:快速自转会搅动恒星内部的等离子体,激发强大的磁场(约为太阳的3倍)。KELT-9的磁场活动极其剧烈,频繁爆发耀斑(紫外线辐射突然增强10-100倍),并驱动高速恒星风(速度约500公里/秒)——这些因素共同构成了KELT-9b的“致命环境”。
1.2 空间位置与观测历史:从“普通恒星”到“行星宿主”
KELT-9位于天鹅座的北部,赤经20h 26m 51.0s,赤纬+39° 40′ 20″,视星等约8.2等——在地面望远镜的视野中,它只是一颗普通的暗星,但KELT项目的“广域监控”让它脱颖而出。
KELT(千度极小望远镜)是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主导的系外行星搜索项目,由两台0.9米望远镜组成:一台位于亚利桑那州的基特峰国家天文台(KELT-North),另一台位于南极洲的南极大望远镜(KELT-South)。项目通过凌日法(监测恒星亮度随行星穿过视线的周期性下降)寻找系外行星,重点关注“短周期、大质量”的热木星。
2013年,KELT-North在扫描天鹅座天区时,发现KELT-9的亮度每隔1.48天就会出现一次0.5%的下降——这是典型的凌日信号。进一步的径向速度测量(通过恒星光谱的多普勒位移判断行星引力)确认:这颗凌日天体的质量约为木星的2.8倍,轨道半长轴仅0.034 AU(约为水星轨道的1/7)——KELT-9b就此进入科学家的视野。
1.3 恒星与行星的“死亡绑定”:潮汐相互作用的代价
KELT-9与KELT-9b的距离极近(0.034 AU),导致两者之间的潮汐力极其强大。潮汐力会将行星拉伸成椭球形,并通过摩擦产生热量——这也是KELT-9b体积膨胀、密度降低的原因之一。更关键的是,这种相互作用会让行星的轨道逐渐“圆化”(偏心率从初始的0.1降至当前的0.01以下),同时将恒星的自转与行星的公转“同步”(即潮汐锁定):KELT-9b的一面永远对着恒星(昼半球),另一面永远背对(夜半球)。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