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周末了!”不知道是谁说了句,办公室里瞬间活泛起来,关显示器、推椅子、收拾背包的声响汇成一片轻快的乐章。吴迪保存好屏幕上那份刚看完的减速机二级保养规程文档,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新公司的第一周,终于结束了,没有安排正式的工作,没有领导的催促,只是坐在工位静静的学习,然后学习。
“吴迪!赵磊!走了走了!”孙鹏的声音从隔壁隔断传来,带着周末将至的雀跃。吴迪应了一声,把键盘推进去,拿起桌上的深蓝色水杯和手机。赵磊也拎着包凑了过来。三人像形成了一种无形的默契,自然而然地汇入下班的人流。
穿过走廊,刷卡走出办公楼大门。初夏傍晚的风带着工业区特有的、微带金属和尘埃味道的暖意吹在脸上,竟也觉出几分舒爽。园区里依旧喧嚣,叉车的鸣笛、远处车间隐约的机器轰鸣,都成了熟悉的背景音。
“怎么说?今晚搞点啥庆祝下?”赵磊推了推眼镜,胳膊搭上孙鹏的肩膀。他是三人里性子最外向的。
“累都累死了,庆祝啥?赶紧回去躺着!”孙鹏笑着躲开他的胳膊。
“吴迪,你呢?”赵磊又转向吴迪。
“回去随便吃点,早点歇着。”吴迪笑了笑,一种纯粹的、不带焦虑的疲惫感包裹着他。这一周,信息像潮水一样涌来,从公司架构到产品型号,从安全规章到设备代码,大脑被塞得满满当当。李峰没给他们安排具体任务,只是反复强调“先熟悉,吃透资料”。这种被给予时间和空间的“学习”,与“诚信机电”那种一上来就被丢进琐碎杂务的慌乱截然不同。
三人说说笑笑地走到园区大门口,互相道别,走向不同的公交站方向。吴迪坐上熟悉的公交车,车厢摇晃,窗外是清江市渐次亮起的灯火。他靠在椅背上,看着流光溢彩的街景掠过,心里一片澄澈的平静。新公司的第一周,像一块被精心打磨的基石,稳稳地嵌入了他的生活轨道。部门的十几个同事,名字和脸基本都对上了号,见面能自然地点头打招呼。李工(现在知道大家都叫他峰哥)随和但要求清晰,小张(张林)热心肠,技术大拿老周话不多但问必答……至于其他部门,暂时只认得出那个办事利索、风风火火的HR小刘。这已经足够了。一种久违的、脚踏实地的“归属感”,正从这片喧嚣的工业土壤里,悄然滋生。
回到出租屋,关上门,隔绝了外面世界的声响。房间里弥漫着独居者特有的、略显冷清的气息,但此刻这份冷清却透着一种安稳。他放下背包,没有急着点外卖。先走到那个小小的独立卫生间,打开水龙头,用清凉的水洗了把脸,掬起一捧水泼在脸上,水珠顺着下巴滴落。镜子里的人,眉眼间的紧绷似乎淡去了不少。
他点开外卖APP,手指在屏幕上划动时,不再下意识地先筛选“价格从低到高”。点了一份料足的黄焖鸡米饭,加了金针菇和豆腐泡。等待外卖的间隙,他打开手机游戏,不是为了消磨焦虑的时间,而是纯粹地享受那份虚拟世界里的厮杀快感。新手机运行流畅,指尖操作行云流水。
晚饭吃得心满意足。收拾完餐盒,窗外的夜色已浓。吴迪没有像往常那样立刻陷进沙发刷手机。他走到窗边,看着远处工业园区方向那片被城市光晕映亮的天空。一种前所未有的松弛感,像温热的潮水,缓慢地浸润着四肢百骸。工作,似乎真的走上了正轨。前公司那场糟心的拖欠和虚报,随着那笔追回的款项,彻底成了翻篇的历史。新公司里,峰哥不摆架子,小张乐于助人,更重要的是,有赵磊和孙鹏这两个一起“开荒”的伙伴。每天一起吃午饭,一起下班,互相交流着新学的知识,吐槽着看不懂的设备图纸……这种简单、清晰、带着点同袍情谊的职场关系,在吴迪心中,才是一个“正常”都市打工人应有的状态。
周六的阳光透过窗帘缝隙,暖洋洋地晒到脸上。吴迪睁开眼,没有闹钟的催促,时间奢侈地流淌。他慢悠悠地起床,洗漱,给自己煮了碗清汤挂面,卧了个金灿灿的荷包蛋。然后,几乎是带着一种仪式感,他拿起手机,拨通了家里的号码。听筒里传来熟悉的忙音,他的嘴角已经不自觉地上扬。
“喂?奶!”电话一接通,吴迪的声音便像被阳光晒过一样,带着一种无需伪装的、从心底透出来的轻松和暖意。
“哎哟!迪娃!今天没上班啊?听着这么高兴!”奶奶的大嗓门立刻传了过来,带着毫不掩饰的欢喜。
“嗯,周末了,休息!”吴迪走到窗边,推开了一小扇窗,让外面带着市声的新鲜空气涌进来,“这周挺好的,活不累,就是学的东西多,脑子有点不够用。”他语气里带着点真实的、被知识撑满的“抱怨”,却毫无阴霾。
“学东西好!多学点本事!”奶奶的声音满是欣慰,“跟同事处得咋样?可别跟人闹别扭!”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