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功阁,坐落于青云门七峰环绕的中央区域,是一座飞檐斗拱、气势恢宏的七层塔楼。此地乃是青云门万千道法传承之根基,平日里往来弟子络绎不绝,或神色匆匆,或驻足沉思,皆是为求大道而来。
王明手持吴清风长老特批的令牌,再次踏入这弥漫着书香与古老气息的殿堂。与前次作为杂役弟子打扫时的心境截然不同,如今他怀揣轮回传承,目光扫过那一排排高耸至顶、密密麻麻陈列着玉简、书册的巨大书架时,少了几分茫然,多了几分审视与笃定。
《轮回天经》包罗万象,直指大道本源,但其核心在于“轮回”二字,涉及灵魂、时空等至高法则。王明在初步修炼后,敏锐地察觉到,自己的神识强度,似乎有些跟不上功法本身对“真灵”的锤炼要求。《轮回天经》中亦有炼神法门,但大多高深莫测,需要特定的境界或天材地宝辅助才能入门,对于目前仅有炼气期修为的他而言,如同镜花水月。
“必须寻一门扎实的基础炼神法诀,弥补短板,方能打下最坚实的根基。”王明心中明镜似的。他并未急于前往收藏高阶功法的上层,而是在人流相对稀少的一层基础区域耐心寻觅。
一层收录的多是《青云炼气诀》、《引气导元篇》、《基础符箓详解》、《百草初识》等大路货色,是无数外门弟子和内门底层弟子的首选。这些功法中正平和,虽进展缓慢,但胜在稳妥,不易走火入魔。王明的目光掠过一本本或新或旧的册子,神识在轮回之力的加持下,如同最精密的探测器,细细感知着每一枚玉简、每一本书册散发出的微弱道韵。
大部分功法在他感知中,都如同蒙尘的顽石,气息晦暗平庸。偶尔有几本散发着淡淡灵光,也不过是比同类稍好一些,远未达到他的要求。
时间一点点过去,日头渐西,阁内的弟子换了一拨又一拨。王明依旧不急不躁,他的耐心远超同龄人。终于,在角落一个积满灰尘、几乎无人问津的书架最底层,他发现了一枚颜色灰暗、毫不起眼的黑色玉简。
这玉简被随意地塞在几本介绍地理风物的杂书之间,上面连个像样的标签都没有,只有用几乎褪色的墨迹写着的五个古体字——《基础炼神诀》。
王明心中一动。这名字朴实无华到了极点,甚至显得有些敷衍。但他运转起一丝微不可查的轮回真气,凝聚于双目,再次看向那玉简时,景象却截然不同!
只见那灰暗的玉简表面,竟隐隐有无数细若游丝的金色符文流转,这些符文构成的结构玄奥异常,与他识海中《轮回天经》总纲的某些基础符文竟有几分神似!一种源自灵魂深处的悸动告诉他,此物不凡!
他强压下心中的激动,伸手将那枚玉简取出。玉简入手冰凉,神识探入,一股庞大却温和的信息流瞬间涌入他的脑海。
《基础炼神诀》,无品阶。创派祖师青云子于某上古遗迹中偶然所得,因其修炼艰难,进境缓慢,且对灵力增长无直接助益,数千年来无人能修至大成,故被置放于一层,几近遗忘。
法诀内容确实如其名,基础得不能再基础:观想、凝神、淬念、拓识。每一步都要求修炼者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水磨工夫般的锤炼,而且初期效果微乎其微,远不如一些能快速提升神识攻击力的偏门秘术有吸引力。
但王明越看越是心惊!这法诀所述的核心要义,并非是追求神识的“量”与“锐”,而是极致地追求“纯”与“凝”!它打磨的是神识最本源的品质,如同将一块璞玉反复雕琢,去芜存菁,使其本质发生蜕变。这正暗合了《轮回天经》对“真灵”纯净度和强度的苛刻要求!
“难怪无人问津……对急于求成、追求战力的弟子而言,这无疑是鸡肋。但对我而言,这简直是量身定做!”王明心中狂喜,“轮回天尊的传承霸道无比,若神识根基不牢,未来驾驭更高深的神通时,必有反噬之危。这《基础炼神诀》看似无用,实则是构建万丈高楼的坚实地基!”
更重要的是,当他将《基础炼神诀》的入门观想图——一幅名为“混沌初开,灵光自照”的简单图案,与《轮回天经》中关于凝聚“轮回印”的基础法门相互印证时,两者竟产生了奇妙的共鸣!
他识海中那微小的、由轮回真气凝聚的种子轻轻震颤,将那观想图迅速吸收、解析、融合。原本《轮回天经》中一些关于神识锤炼的晦涩之处,此刻竟豁然开朗!《基础炼神诀》就像一把最合适的钥匙,精准地打开了传承中关于“炼神”部分的第一道锁。
“互补……不,是补全!”王明恍然大悟,“轮回天尊的传承或许在岁月中有所残缺,或者其本身就需要这等最古朴、最纯粹的基础法诀来引动?这《基础炼神诀》,分明就是完美契合轮回传承的入门炼神篇!”
他没有丝毫犹豫,立刻将这枚玉简的内容牢牢刻印在脑海深处。随后,他不动声色地将玉简放回原处,甚至细心地拂去了上面的灰尘,使其看起来依旧无人问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