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的阳光透过顾氏集团会议室的落地窗,将“投资协议”上的字迹照得格外清晰。陈曦握着笔的手微微用力,在乙方签名处写下自己的名字——这不仅是工作室获得的第一笔投资,更是她创业路上的重要里程碑。签完字的瞬间,手机突然震动起来,屏幕上“陆泽言”三个字让她心里一紧——创星传媒作为工作室的重要合作伙伴,这个时间点来电,大概率是有紧急事。
“陈小姐,抱歉打扰你签约的重要时刻,但事情实在紧急。”陆泽言的声音透过听筒传来,带着罕见的急切,“我们和家居顶流KOL苏蔓团队原定下周的直播合作,刚才被临时取消了。对方给出的理由是‘现有推广方案缺乏新意,无法满足粉丝期待’,可距离直播只剩5天,重新找合作方根本来不及,你们工作室能不能接下这个‘救场’的活儿?”
5天时间,从零开始做一套全新的直播方案?陈曦下意识地看了眼窗外,顾氏楼下的车流川流不息,像极了此刻需要快速推进的工作。这对刚拿到投资的工作室来说,无疑是块“硬骨头”——时间紧、要求高,一旦失败,不仅会影响与创星的合作,还可能让刚获得的投资信任打折扣。但反过来想,若能成功救场,苏蔓的千万级流量将为工作室带来巨大曝光,甚至能直接打开“头部KOL推广”的市场。
“陆总,我们接。”陈曦没有丝毫犹豫,语气坚定,“请您立刻把苏蔓团队的核心需求文档、本次直播的产品清单,以及她近3个月的直播数据(包括用户画像、转化高峰时段、互动热点话题)发给我,我今天就组织团队出初步方案框架。”
挂了电话,顾衍之刚好走过来,看到她紧绷的神情,笑着问:“又有新任务了?看你这表情,想必是不小的挑战。”
“是创星的紧急合作,5天内要给苏蔓做一套全新的直播方案。”陈曦简要说明情况,眼神里满是斗志,“虽然时间紧,但这是证明工作室实力的好机会,我不想错过。”
“有冲劲是好事,但也要注意团队节奏。”顾衍之递过一杯温水,语气带着前辈的关切,“顾氏刚投的资金,你可以先用在团队扩招或资源对接上,要是需要供应链或媒体资源支持,随时跟我说。”
离开顾氏后,陈曦直接打车回工作室,路上就用手机发起了紧急会议邀请。刚踏进工作室大门,就看到李萌正带着兼职学生整理新到的办公设备,她立刻拍了拍手,将所有人召集到会议室:“紧急任务!5天后要给顶流KOL苏蔓做一场家居产品直播,我们需要在48小时内拿出初步方案,72小时内完成方案落地准备。现在分三个小组,立刻行动!”
她指着白板,快速拆解任务:“第一组‘方案策划组’,由我和李萌负责,核心是跳出‘产品介绍+限时折扣’的传统框架,结合苏蔓粉丝的‘家居美学’需求,设计有记忆点的直播场景和互动环节;第二组‘数据支撑组’,由财务专业的小周带队,重点分析苏蔓近3个月的直播数据,找出用户转化高峰时段、高互动话题关键词,以及粉丝反馈的‘家居痛点’;第三组‘资源对接组’,由刚加入的应届生小林负责,联系我们之前合作过的家居供应链,确保所有直播样品能在48小时内送达工作室,同时对接直播技术团队,确认场景搭建的可行性。”
“5天时间做一套顶流KOL的方案,会不会太赶了?”小林小声提出担忧,眼里满是紧张——她刚毕业不久,还没接触过这么高规格的项目。
陈曦走到她身边,拍了拍她的肩膀:“时间紧才更能锻炼能力。我们不是‘赶方案’,而是‘精准解决问题’。你负责的资源对接,核心是‘快’和‘准’,只要提前跟供应链明确需求,做好备选方案,一定能完成。要是遇到困难,随时找我或李萌,我们一起解决。”
接下来的48小时,工作室彻底变成了“不夜城”。会议室的白板被写满又擦干净,再写满新的方案细节;数据组的电脑屏幕上,用户画像图表、转化曲线分析不断更新;资源组的电话铃声此起彼伏,小林甚至直接搬到了会议室办公,确保第一时间响应供应链的需求。
凌晨3点,陈曦揉了揉发酸的眼睛,看着方案里“直播场景设计”部分,总觉得还少了点“温度”。她走到数据组旁边,小周正对着电脑屏幕打哈欠,面前的咖啡已经凉透了。“苏蔓粉丝反馈的‘家居痛点’里,哪类问题出现频率最高?”陈曦轻声问道。
“是‘小户型改造难’,占比高达42%。很多粉丝说‘想装智能家居,但空间小,担心显得杂乱’。”小周立刻调出数据报表,指着其中一行说,“而且近几次直播里,‘粉丝晒家’环节的互动率最高,比常规产品介绍高30%。”
“有了!”陈曦眼前一亮,立刻回到座位上修改方案,“我们可以把直播主题定为‘小户型智能改造计划’,采用‘1个核心场景(20㎡客厅改造)+3个痛点解决(收纳难、采光差、风格不统一)’的结构。另外,加入‘粉丝共创’环节——直播前2天在苏蔓的社交账号征集粉丝的小户型照片和改造需求,直播时选3个典型案例,用本次推广的产品现场给出改造方案,最后还能抽1位粉丝免费提供‘智能改造套餐’。”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