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聚焦]典当行入镜
陆明远主动登门保密局、抛出“寻宝”说辞的举动,确实在短时间内扰乱了徐远舟的判断。一连几天,德裕典当行外围的监视似乎有所松动,那种如芒在背的紧迫感稍缓。陆明远甚至故意在白天大张旗鼓地外出“寻访古籍”,去了几处与“陇东古驿站”可能相关的郊县,做足了戏码。
然而,这种表面的平静之下,暗流愈发汹涌。
徐远舟并没有真正放下疑心。多年的特务生涯让他坚信,过度的巧合与过于完美的解释,本身就是最大的疑点。陆明远的“寻宝”动机听起来合情合理,甚至带着点蠢笨的滑稽,但恰恰是这种“蠢笨”,让徐远舟觉得有些刻意。
他吩咐手下对陆明远提供的“陇东祖籍”和“祖上藏宝”进行了核查。反馈回来的信息模棱两可:陆明远提供的祖籍地确有其处,但年代久远,所谓“藏宝”更是无从考证,既不能证实,也无法完全证伪。
这种“查无实据”的状态,反而加深了徐远舟的怀疑。一个精明的商人,会把生意和希望寄托在如此虚无缥缈的传说上?这更像是一个精心编织的、用来掩盖真实目的的幌子。
与此同时,另一条线上的发现,引起了徐远舟的高度警觉。
对周鹤翔的例行监视报告显示,这位周副官在经历了前几日的魂不守舍后,近期似乎恢复了些许正常,但偶尔还是会去城南那个特定的菜市场。而几乎在同一时段,电讯科提交的一份报告提到,之前消失了一段时间的那个神秘电台信号,最近又出现了极其微弱的、短暂的活动,虽然无法精确定位,但大致范围依然在城南区域。
周鹤翔、菜市场、城南电台信号……这几个原本孤立的信息点,在徐远舟的脑海中开始产生某种模糊的关联。虽然还没有直接证据,但他敏锐地感觉到,一张看不见的网似乎正在城南一带悄然编织。
而这张网的某个节点,很可能就与那个行为越来越可疑的陆明远有关!
“把所有关于陆明远和德裕典当行的监控记录,全部调出来!重新梳理!”徐远舟在办公室里下达了命令,眼神冰冷,“重点排查所有与典当行有过接触的人员,尤其是那些看似不起眼的小角色!还有,加强对典当行本身的监视,我要知道每一天、每一个进出那里的人的详细情况!”
“猎犬”的直觉,让它再次将锐利的目光,死死锁定在了德裕典当行这个最初的怀疑目标上。而且,这一次的“聚焦”,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认真、更加系统、更加不计成本。
德裕典当行周围,肉眼可见的监视点增加了。街角的烟摊、修鞋匠依旧在,但对面茶馆的二楼窗口,开始长期有人“品茶”;路口多了个卖针头线脑的流动货郎,却很少吆喝;甚至不远处的巷口,还出现了一个擦皮鞋的摊位,而摊主,赫然就是之前跟踪过陆明远的那个精壮汉子。
雷万山第一时间就察觉到了这种变化。
“掌柜的,不对劲。”他在后院低声向陆明远汇报,脸色凝重,“对面茶馆的‘茶客’换人了,是个生面孔,坐了一天没动窝。路口的货郎眼神太活,不像做小生意的。还有巷口那个擦鞋的,就是之前盯梢那小子伪装的。他们这是把咱们围起来了!”
陆明远站在二楼书房的窗边,借着帘幕的缝隙向外观察。他的心渐渐沉了下去。徐远舟果然没有上当,或者说,那场“机变”仅仅拖延了很短的时间,反而可能因为自己的主动出击,更加坚定了对方查下去的决心。
典当行,已经彻底被置于放大镜之下。
这意味着,任何一点微小的失误,都可能被无限放大,导致灾难性的后果。周鹤翔这条线变得极其危险,与赵致远的联络也必须更加迂回隐蔽。而获取胡凌风手中核心机密的任务,在如此严密的监视下,难度更是呈几何级数增加。
压力,如同不断上涨的潮水,从四面八方涌来,挤压着德裕典当行这个小小的孤岛。
然而,延安“十万火急”的命令,却是当前十分迫切的任务。他必须完成任务,必须在敌人的眼皮底下,找到那条通往胜利的缝隙。
被动躲藏,只有死路一条。
陆明远转过身,目光扫过桌面上那张标注着无数问号和红蓝箭头的态势图,最终落在了代表胡凌风和周鹤翔的两个符号上。他的眼神由凝重逐渐转为一种破釜沉舟的决绝。
一条路走不通,就走两条!明的不行,就来暗的!徐远舟将焦点聚集在典当行,或许反而为其他方向的行动创造了某种意想不到的条件。
焦点,已然汇聚于此。
危机,亦是变局之始。
他需要重新调整策略,不能再局限于单一的突破口。必须启动备用方案,双管齐下,甚至多路并进,才能在绝境中杀出一条生路!
陆明远将如何布局这“双管齐下”的险棋?在徐远舟的重重围困之下,他能否找到那条隐秘的通道,完成那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喜欢西安西安古城密档请大家收藏:(m.38xs.com)西安西安古城密档三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