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广着重与群臣议了拟将大隋版图划为九州四百五十县的事情,他决定,在大隋朝境内,实行州县两级制,待九月首次科考一过,就将那些他亲手提拔的天子门生们,安插进州县里,慢慢,将士族门阀的权利收回来。
另外。
则是改革大隋军队之事。
杨广决定,参考周朝的建制整编大隋军,大致,按照军、师、旅、营,连,伍六级制。
九州之内,每州设一军,每军设三万人,由军帅统领。
每师设一万人,由师将统领。
每旅设三千人,由旅校官统领。
每营设一千人,由营尉官统领。
每连设三百人,由连尉统领。
每伍设一百人,由伍长统领。
另外,每伍设卒长十人,各领百人,归伍长直接指挥。
除此之外,为提高作战效率,免得互相钳制,各级官长,都采取上下垂直管理,即,官阶最小的卒长,直接对伍长负责,伍长直接对连尉负责……以此类推,无特殊情况,不允许越级指挥,调动军队。
另外。
杨广已经准备好了,等文举考完,过完春节,明年三月里,天气不冷不热的时候,就进行武举选拔,初拟名额武进士与文进士相同,也设一百个名额,到时候,按才录用。
当然。
他不急。
凡是做事,都要一步步来。
另外。
杨广现在最关心自己如同打吊针般滴一下一天、滴一下一天的生命值,该如何增加的更快?
这。
可是个大问题。
杨广深知事密则成、事缓则圆的道理。
他决心一定要下好这盘大棋,不为别人,只为自己。
要知道,历史上第一个有据可考,发明油标卡尺的穿越者——王莽,就是因为改革的步子迈得太大,扯到蛋蛋了,所以,才被刘秀黑了。
别急。
杨广认为,自己应先定九州,再造疆域,内安万姓,外征蛮夷,不出十年,则,天下大定矣!
……
……
大隋朝。长安城东隅。一间破旧的小茅屋里。
一个年轻的书生,正捧着一本《论语》苦读。
“……学而时习之,
不亦乐乎……”
这时。
茅屋门外,突然响起一阵脚步与嘻笑声:“赵兄,又是如此用功,今日八月十五,中秋佳节,赵兄如何安排呀?”
读书人叫赵京。
来的。
是他的邻居兼好友,一个小富之家的公子哥——孙全。
赵京听见孙全的声音,忙将竹简放下,笑道:“孙兄,今日虽然是八月十五,团圆佳节,奈何小弟孑然一身,并无人邀约,唯有与书作伴,消磨时光罢了。
怎么?孙兄你……”
孙全笑呵呵拱拱手道:“好了好了,小弟知道赵兄你家令堂与令正早已驾鹤西去,如今赵兄孤身一人,锅冷灶清,今日特来相请,请兄台移步我家,小酌三杯,可好?”
赵京笑道:“好,好好好……”
说完。
赵京随手带上了门,与孙全说说笑笑,去了隔壁——孙全家就在他家西院,两个人同年出生,今年都是21岁,二人是从小玩到大的伙伴,彼此关系深厚,所以,孙全一请,赵京立刻答应了。
至孙家。
酒席早备好,因孙全亦是父母双亡,家中除了一妻一妾,三两个仆人,并无余众,大家都是熟人,孙全的正妻孙氏与小妾梅姐,也不必避嫌,大家同坐了,孙全把盏,与赵京一同饮酒。
说的。
无非都是今年的科举之事。
这可是个热门话题,凡是读书人,都已经人人知道了。
赵京笑道:“孙兄,今年,蒙圣上垂怜,天降慈恩,我大隋朝开历史之先河,造万民之福祉,当今圣上开科取士,定下普天之下,选拔进士,广开从未有过之先例,孙兄,可否有意一试?”
孙全摇头叹道:“唉!如今突然有望得脱白衣,谁不想呢?
可是,你又不是不知道,我这两把刷子,刷锅洗灶还成,若是去考功名,这不是难为我么?”
赵京笑道:“你也不要这样妄自菲薄,可以试试,俗话说得好,近水楼阁,必先得月。
今年这科,十分重要,这可是开天辟地头一回的盛举,今年这次考试,是乡试、会试、殿试三级连考,黄榜上说了,考过这次,下次再考,规矩可就待定了。
这样的好机会,要把握不住,可太可惜了。
咱们住在长安,天子脚下,可以先去报名乡试,乡试若中,可直接报名会试,若果然侥幸又中了,就可以当朝面圣,参加殿试,这其中考试的时间、规矩、章程、题目,孙兄与我都一同看过黄榜的,难道,你真的不想去试一试么?”
赵京的话,说的孙全有些心动,他抬头望了望一同饮酒吃席的妻妾。
孙全的老婆,闺名秀菊,见丈夫眼巴巴看着自己,不由扑哧一笑:“是骡子是马,牵出去遛遛呗。”
孙全皱皱眉。
——这婆娘。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