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并没有触之必死的毒药,甚至没有服下后马上就死的毒药,要不然智宵才不会亲自去接书信。
这一份竹简有约二十片,内容约有百来字。
赵鞅先在信件中拜托智宵照顾季嬴,一旦有需要可以不用通报,两人可以随时随地直接成亲。
什么意思?表达的内涵就是,赵氏的事情与季嬴无关,季嬴是智宵的妻子,不应该因为家族矛盾而遭到牵连。
该思想也就在春秋战国时期被接受,往后的时代就不是那么回事了。
随后,赵鞅才提到正在进行的战争,认为完全是误会所致,赵氏内部有人说错话,遭到惩罚是应该的,只是惩戒应该有个度。
百来字的内容也就那些,某种程度上算是赵鞅在服软。
以赵鞅的为人能够服软,尤其是写信向智宵服软,可以说是一件非常不可思议的事情。
只不过,结合局势看来的话,赵鞅的服软又显得理所当然,问题在于服软的对象着实过于出人意料。
“看来,认定我是主导者了。”智宵心想。
那么,这一次是智宵主导,才有智氏、魏氏、韩氏联合攻打赵氏吗?讲因由并不是的。
内战再次爆发的原因是什么?是赵氏那边有人提到智氏、魏氏和韩氏要联合起来分裂晋国。
智宵有安排一些人进入赵氏,只是那些人的地位很低下,能够刺探的情况都有限,怎么去左右赵氏的整体战略呢?
要说罪魁祸首,一定是赵鞅示意赵获讲那些话,奈何根本没有起到正面效果,例如让晋君午相信,再号召晋国内部围攻智氏、魏氏和韩氏,请求外部诸侯出兵帮忙平叛之类。
晋君午和公族封君有没有相信赵氏的放话?不管有没有,他们并没有做出什么举动。
围攻智氏、魏氏和韩氏?三个家族的实力占了晋国七成以上,到底是谁在围攻谁?
或许晋君午和公族封君相信赵氏的放话,只是他们太清楚实力的差距,最终选择了装聋作哑。
智宵问道:“赵获如今是生是死?”
赵氏是由赵获跳出来掀开盖子,现下赵氏全面处在劣势,有谁要承担后果的话,只能是赵获了。
季嬴低下了头,说道:“听闻获叔父病重。”
那就是一旦智氏、魏氏、韩氏愿意收手,赵获可以马上就死。
赵氏从赵武重新复立之后,有两百年的时间没有这么伏低做小,乃至于可以说是极尽的憋屈过了。
在晋国,一次忍耐,真的不是只有一次而已,预示着接下来的一整代人都要看别人的脸色过日子,封地以及其它权益被一点一滴地侵占。
历经过类似日子的家族有许多,独独赵氏和智氏能够一直传承下来,乃至于重新做大做强,其他家族都消失在了历史长河。
赵氏是因为有韩氏的看顾。
智氏则是得到中行吴的庇护。
看完信件的智宵已经理解了赵鞅想要表达意思,无非就是接受失去“狐氏”、“霍人”和“无终”的事实,讨饶不要再夺取赵氏的其它封地,日后赵氏将紧随智氏的步伐之类。
换作是其余人,达成这样的目标,或许就会觉得目的完成,选择收手将赵氏收为小弟。
然而,智宵可不敢收赵氏当小弟,怕某天去赵氏作客,再被赵毋恤剁成肉糜。
这样的事情对其他人来说是有可能发生,对赵毋恤来讲则是百分百会做!
只不过,智宵太清楚这一次内战也就只能到这种程度,一旦智氏揪着不放手,魏氏和韩氏绝对立刻与智氏分道扬镳,再充当赵氏的保护者。
不因为其它,只因为魏氏和韩氏害怕智氏做大,他们想要留下赵氏来继续牵制智氏。
智宵才不会亲自逼迫季嬴做什么,整场对抗是关于整个家族,于任何谁来说只是其中的一员,两个家族的未来才是主角。
因此,智宵让季嬴先行休息,召唤了随行而来的姑布子卿面谈。
“想来翁人亦有写信派人传回都城?”智宵与姑布子卿不是面对面坐着,帐内唯一坐着的人只有智宵一个。
姑布子卿是个聪明人,进帐之后发现只有一个座位,哪能不清楚怎么回事?选择行礼之后依旧恭恭敬敬站着。
“我主绝无派人入宫之举。”姑布子卿答的是这句。
跟聪明人讲话就是利索,智宵想要的也是这一句,再摆出狐疑的表情,说道:“果然?”
姑布子卿当即决绝地指天发誓,说没有就是没有。
“此事甚大,智氏、魏氏、韩氏倾覆仅在丝毫之间,日后亦难逃脱逆臣之名,非三地便可补偿,想来翁人定然知晓。”智宵说道。
姑布子卿没有多余的废话,问道:“不知下军将有何吩咐?”
智宵知道姑布子卿在赵氏的地位很特殊,没有想到能够特殊到这种地步,眼睛直勾勾地看着姑布子卿,说道:“仅是赵获何敢如此?”
姑布子卿抿了一下嘴唇,低叹了一声才说道:“下军将可知董安于?”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