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正教,这名字一听就是和东边有关系,”长孙无忌尝试从名字入手,“哦,还带了一个‘正’字,这是说他们才是正统……基督教什么时候分裂的?那个……罗马的那个教会和教宗不是东正教的吧?”
东正教东正教,基辅罗斯和弗拉基米尔公国也都在东边,又取了个“正”字,很难说不是在强调自身的正统性。都开始争正统性的问题了,这基督教怎么可能不出现分裂?
除非一方能够彻底消灭另一方。
至于说有没有可能罗马的教会就是东正……长孙无忌还是觉得可能性很小。
【在基辅罗斯选择东正教的时候,基督教还并未正式分裂,虽然其中的内部矛盾已经相当激烈。】
【直到北宋中期,在多年的矛盾累积下,罗马教会教皇和君士坦丁堡教会牧首互相开除教籍,君士坦丁堡牧首色路拉里乌声称对方是“渎神的人”,并从此自封为东部教会之首。】
【东西方教会就此断绝往来,分成了罗马的天主教和君士坦丁堡的东正教,彼此互相攻讦。】
【事实上,早在基督教创立初期,内部就已经分出了东西两派。】
【而两方派系的明确分割又与政治局势紧密相连——毕竟,在那个欧洲的统一帝国罗马存在的时期,基督教逐渐成为了合法宗教,又成为了国家宗教。】
【罗马帝国在后期分裂,成为了东罗马帝国和西罗马帝国,且自分裂之后再未统一,基督教教会也随之进行了更为明确的分化,进入了东、西教会时期。】
【百年后,也就是中原的南北朝早期,东罗马帝国灭亡,西罗马帝国依旧存在,而西罗马帝国也被称作拜占庭帝国——在西罗马灭亡后,它更是被直接称呼为罗马帝国。】
【也正因为东罗马——拜占庭帝国的长期延续,东正教与罗马教会有一个非常大的不同点:教会和牧首不能脱离皇帝的管理,不能脱离国家的掌控。】
宋朝,开宝年间。
赵匡胤对此深表赞赏:“好!就该这样!”宗教宗教,那也是天子所要管理的一部分事务,天子要为天下百姓负责,怎么能够随意放任他们去信仰什么不知道是好是歹的宗教?
当然要经过天子,经过朝廷的梳理管辖,才能让百姓们去信任。
这个拜占庭帝国就很好,不管它内部到底是怎么样的管理制度,以及是否也存在欧洲那些分封贵族领土之类的情况,但它在宗教这一方面做的还算可以。
至于基督教,或者说罗马的天主教……果然是这个帝国自己玩脱了。
“宣布基督教成为国教,看来早在罗马帝国分裂之前,这个宗教就和政治扯上不小的关系了。”赵光美道,他对于国家宣布宗教为国教的事情也不是没有见过,就像唐朝官方正式推崇道教,但这摆明了就是为了政治服务。
但是即使如此,唐朝也没有放松对道教的管控,大家都是搞政治的人,当然明白什么对自己才是最重要的。是什么,当然是权力。
而这个罗马帝国……且不说到底是怎么分裂成两半,且一直都没有统一的——换做是中原这边,赵光美完全不用想也知道,必然会有人进行统一的尝试;分成了东西两半后,西罗马居然不到百年就没了。
这速度也着实有点快。
就是不知道,在罗马帝国,以及西罗马帝国的存续期间,他们对于罗马天主教会的管控究竟是什么样的,是和拜占庭一样,还是说放出了大量权力。
【在拜占庭帝国,特别是皇帝权力强盛的阶段,教会并没有插手国家事务的权力。相反,教会事务在这里,都是帝国国家事务的一部分,不能单纯由教会随意决定。】
【皇帝享有最高权威,是教会的保护人,也是教会的掌控者,控制着罗马和君士坦丁堡这两个最大教区的主教和大教长任免权——是的,在皇帝权威最盛的时期,就连罗马教会的主教、日后的教宗教皇的任免,也要经过拜占庭帝国皇帝的决定。】
【同时,任何神职人员都无权开除皇帝的教籍。】
【即使到了后来,教会权力增强,而皇帝权力渐渐衰弱的时候,拜占庭的教会开始有了插手国家事务的机会,包括审理案件、税收和司法的特权……但是也依旧并没有真正彻底摆脱皇帝的控制,他们依旧可以作为皇帝统治国家的工具。】
明朝,洪武年间。
“咱就说,怪不得那基辅罗斯会在起先不信仰这个东正教的情况下,最终选择了这个教,”朱元璋对于这种一直能被管理的宗教好感度还是要更高一些的,起码要比那个一直想着插手政治和百姓生活各方面,不停地想要扩大权力甚至当皇帝的罗马教会好感度高。
毕竟,既然这个东正教一直都在皇帝的控制下,那么不管拜占庭本身的政治体制究竟是什么样,起码皇帝掌握最高权力这一点是不会有什么变化的——也因此,东正教的教义必然不能反对这一点,他们必然是拥护这一点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