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间第一个宿舍,苏思甜坐在凳子上,看着她们自发性的行动,和“被迫”离开自己房间的叶容蓁,感觉难以理解。
队长媳妇儿大方爽快,支书媳妇儿利落又耐心,可她们什么时候这么热情过?
还有同样来这边插队的知青,他们这些老知青磨合了这么久,才相对稳定和谐的住在一起,她们几个新来的,刚到这里就互相帮助?
怎么可能?
难道她们是一个地方来的?
叶容蓁刚才出去的时候,她们两个各自忙碌,谁也没给谁搭把手。
显然没熟悉到哪儿去。
怎么叶容蓁一回来,就突然变得热心助人?
是,她看起来体弱多病,需要照顾,但又不是林妹妹,大多数人都愿意搭把手。
谁的日子都不好过,哪怕遇到林妹妹,他们这会儿顶多也就是帮个忙,绝对不会像现在这样,生怕她累到、被灰尘呛到,照顾成这样。
苏思甜心中纳闷,扭头瞧见死在舍友床铺上的虫子,眼神微动,应该有这个因素。
如果条件允许,谁愿意睁开眼睛的第一件事,就是确定枕边、被窝有没有“惊喜”的存在?
自己也算是这次的受益者。
有享受平静的机会,谁想经历糟心的波澜?
再说队长媳妇儿和支书媳妇儿都在这里帮忙呢。
苏思甜噌地起身,踩在凳子上,拿钥匙打开放在炕琴上的箱子,从里面找出一包红糖,想了想,又把红糖换成白糖。
不提糖票,一斤白糖七毛三,红糖四毛三,价钱相差快一倍。
不过白糖放一点儿就甜滋滋的,红糖放的少,就会味道淡,颜色淡。
还没喝就觉得差点儿意思。
最重要的是……
“苏知青,你这是打算烧水吗?”
苏思甜回头看一眼张建国,注意到他放在白糖上面的视线,笑了笑:“大家都在忙,我得了假,结果什么都没帮上,想着干脆帮忙做一下后勤工作。”
她收回视线,往灶膛里加了根柴:“水和柴我晚点儿就补上。”
张建国脑子转了转,意识到什么,“这儿哪儿用得着你,我那儿也有白糖,咱俩各出一半,分工合作,你烧水,我捡柴,到时候给他们送过去。”
“刚好代表咱们老知青,欢迎一下新知青,也感谢过来帮忙的队员们。”
苏思甜连忙拒绝:“不用……”
“就这么说定了!”
张建国没等回复,直接跑回住处拿出自己的白糖,回到厨房后,盯着她各放了一半的量,把东西收回去,留下句“我去捡柴,很快回来”,就往后山跑去。
留在厨房烧火的苏思甜得意地翘了翘嘴角,这不就比放红糖划算多了?
每个人都忙碌起来,知青点外面的叶容蓁就悠闲地有点过分。
她看小悦悦正在树下看蚂蚁,红英婶子则坐在架子上看着她。
四下无人,与密室无异,干脆在这里打开包裹换布料。
当初邮寄的时候有标记麻袋里装的是什么,这会儿倒是方便不少。
郑红英打量了一下周围环境,见东西好找,就答应下来。
这会儿她没想到,耽误时间的不是找东西,而是确定换哪些布料!
蓝底碎花、红底大花、军绿色、灰蓝色等颜色的斜纹棉布、平纹棉布,红棕黑三色的呢料……这也太多了吧?!
放过哪一个都觉得可惜!
郑红英的脑回路突然和先前换东西的叶容蓁接上了。
想了又想,最终还是忍痛把药材的钱全部换成布料。
布料回头可以换成钱,但只有钱没办法拿到这么多布料!
当然,她换的以棉布为主,其他只换了一块红色、一块棕色的呢料。
唯一的问题是,“容娃子,我换这么多,你怎么用?对你有影响吗?”
这些只是高雪梅买的一部分,还没用上姆妈买的呢,对叶容蓁当然没有影响。
她知道队长媳妇这么问的原因,笑着解释说:“我姆妈生前给我攒过些布料,决定插队的时候,我爸比较担心,就多准备了些。”
她只是省略了叶向东担心的原因而已,是选择性的省略,不是假话。
郑红英不知根源,见来路没有问题,就定下这些东西,帮着把药材腾到刚换的背篓,再把布料放进自己的背篓,再把枕巾搭上去。
叶容蓁从麻袋中掏出一块毛巾,盖在上面。
也是巧了。
两人刚收拾好东西,张建国就拿着木盆来井边打水了。
张建国捡柴回来,见白糖水已经烧好,苏思甜正拿勺子扬着,想让水凉的快一点。
他想了个办法。
打算接盆井水,把装着白糖水的碗放进去,再拿勺子扬水。
这样效率更快。
刚把方法告诉苏思甜,他就开始动手做。
苏思甜对此并不意外,等着他带水回来。
两人忙得热火朝天。
叶容蓁依旧在树荫下休息,偶尔逗逗小悦悦,丝毫不关心他们这么做的原因。
倒是郑红英多看了几眼,等他们去送水后,压低声音道:“推荐工农兵大学生的名额,只有大队拿到先进才会有。”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