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在银行上面的金融体系,使得大明的宝钞都回升了不少,特别是朝廷停止宝钞的发行,直接让宝钞绝版。
朱祁钰严格限制银行行为,主打的就是一个稳健。
银行自身没有发行任何纸质带有货币性质的东西,而这类东西,多是商贾之间的契约,大明官府仅需要解决关于契约的纠纷而已。
这样低效率的模式,至少到现在,市面上并没有出现类似假钞的现象。
而金属货币因为宝泉局所掌握的技术,想要复刻出近似的硬币,所需要的付出,超出了假币的价值,至于将硬币竖切成两半,光是花纹不一样,也不会有商家承认。
得益于此,大明货币的信用极高,甚至少部分流出大明之外,价值还会溢出。
当然,相比货币的外流,如今大明就是一只吞金兽,周边各邦国的贵金属,都在不断流入大明,可这类数量众多的细流,并无法满足现在的大明。
以金属为货币就是这样,所幸有着银行这类系统在维持一个相对健康的交易循环。
在分流方面,那些往银行里面存钱的工农,富裕的银行,给予他们的利息也十分可观。
银行机构由户部管辖,让国家直接掌握铸币权和发行权,如此,就算是外贸巨商,也必须依靠银行机构才能在大明顺利完成巨额交易。
把钱币藏在猪圈地里,或是各种地库,能这么做的商贾,终究不会做大做强。
特别是在大明现在风头正盛的时候,藏钱只会增加交易负担,没有哪个交易方愿意承担运送金属货币所带来的损耗和危险。
比起这个,一张契约,或者是一个中间人的存折,只需要揣在怀里,就算是被截杀,也不用担心钱财的损失。
在那些巨商眼中,人命可没有存折上的数字值钱。
户部尚书陈循从侍郎手中接过大明各地对于银行的地方考察,这是为了让银行往外拓展的必要流程。
大明很大,各地发展差异巨大,富得流油,穷得揭不开锅,而银行这种机构,本身就是要在商贸极为发达的地区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
而这些以外的前提,还需要考察地方官员是否有盘根错节的关系网。
远离京畿地区,有时候就算是朝廷也是鞭长莫及,只有地方一把手值得朝廷信任,且有能力把控好银行这类能产生巨量利益的诱惑,那银行才能落地。
现阶段的大明并不会出现什么钱荒,且不说圣人的资产,就当前朝廷收取的各类税赋,以货币的形式押解到宝泉局,就算期间有损耗,但也不会有人敢瞒报谎报。
都察院、刑部和缉事厂都盯着,且户部对此需要承担审核责任。
一连串下来,若是哪天账目发现不对,那要出事的官员从地方到朝堂,那就是一大群。
所以,通常商贾若是想要贿赂官员,而官员第一件事要做的,那就是向都察院举报,在都察院受理之后,审核转交刑部,而那商贾就要为自己的尝试付出代价。
喜欢大明:殿下请登基请大家收藏:(m.38xs.com)大明:殿下请登基三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