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章
浩浩荡荡的百姓人群,黑压压的向着永定门外汹涌过来。
张鹤龄站在大车之上,只是看了看,便已是心中有数。
东边,西边皆是有人,他们正是从他处城门闻讯赶来的百姓,南城门外有了赈济的点,百姓们得到消息赶来,张鹤龄并不意外,但时间会如此快,稍有些出乎了张鹤龄的预料。
具体为何,现在也不是想的时候,先将灾民们安顿下来方是当务之急。
好在,之前早有预料,倒也不会慌张。
张鹤龄跳下了大车,开始吩咐起来:“陈管事,带人安排准备粥饭,便按方才的章程,先应对到来的百姓。邹将军,麻烦你带军士上前,挡一下这些百姓,别让他们这么乱,嗯……叫上一些此地的百姓随同你一起,莫要生了误会……”
众人高声答应,管事伙计们开始忙活,大锅再次升起柴火。而邹敏则是带着军士,往灾民奔来的方向迎了上去,拦阻引导,防止这些灾民乱闯乱冲,造成混乱。
片刻之后,人已是越来越近,有军士的阻拦解释,还有原先的百姓从旁帮衬,秩序倒也安稳。
虽还有些乱糟糟的,且刚来的百姓也显得颇为急躁,不过,眼面前的粥棚草棚是实实在在的,他们也渐渐的安定了下来。
“乡亲们,粥米每人都有,不敢说让尔等皆是吃饱喝撑,但垫垫肚子不成问题。排好队伍,老幼在前,不要乱闯乱动,听从指挥。”
军士们和伙计们在大声呼喊,指挥着百姓。
此次赶来的百姓有一千多人,和原先永定门外的人一般皆是久未进食,又加上方才一路狂奔,一个个已是精疲力竭饥寒交迫。
他们按捺着心中的急切,听从着军士们的安排,在各处粥棚外排起了长龙。
翘首以盼中,当队伍最前面的人双手颤抖着捧起热腾腾的粥饭时,场中顿时一阵欢呼。
依次上前,一个个几乎不顾热粥滚烫便喝了起来,热粥入口的那一刻,食物的滋味让百姓们顿时眼中热泪盈眶。
其中倒也不是没有意外发生,有少数的百姓急切中插队挤占位置,甚至叫嚷着乱冲乱跑,意图往粥棚里钻。
但这些不守规矩的毕竟只是少数,军士们有了吩咐之后,在总体局势稳定的情况下,胆子也大了,上前直接踹倒拖下去。
个别人还叫嚣着想鼓动其他的百姓随他们一起闹,然而,他们想多了,军士们对他们的制裁毫不手软,挨打是少不了的。
甚至,还有原先的百姓帮着一起上前制服那些人。眼前的一幕来之不易,有口吃的,有个暂时歇脚之地,他们现在极为珍惜,可容不得有害群之马闹腾。
没错,只要敢闹,敢扰乱秩序,就是害群之马。
又是半个时辰过去,新赶来的百姓都吃上了粥饭,随着一碗碗的粥被人盛起,随后落肚,腹中有了食儿,身上也跟着暖和起来,百姓们的情绪终于都安定了下来,局面随之彻底稳定。
张鹤龄也没闲着,他指挥着人再次搭起窝棚,同时吩咐人将新来的百姓安置进窝棚之内。
可问题出现了,本来此番宁阳侯家准备的物资就不算多,米粮倒也暂时够用,可原本的打算并不是永定门外直接安置,故此,搭建棚户的材料便捉襟见肘了。
一番安排下来,材料已消耗一空,在又安置了几百人之后,剩下的几百百姓再也无法安置。
邹敏站在张鹤龄的身边,看着那几百未被安置的百姓,戚戚然站在那里,那一张张带着苦色且更显可怜的脸,他心中也不免有些焦急。
万事万物,人也多种多样,但有一条是很多人的共鸣,那便是不患寡而患不均。
“伯爷,材料不够,一时无法安置,要是再过些时候,恐有变故!且末将猜测,或许还将有百姓涌来,若是如此……”
张鹤龄点点头,这是必然的。
不过,他一时也未回话,只是皱眉朝着远处张望着。
邹敏顺着张鹤龄的眼神,那里是城门的方向,他心中暗思,猜测道:“伯爷,是准备去和戴郎中谈一下?也是,朝廷虽是安排伯爷您负责赈济,但赈灾非是伯爷您一个人的事,朝廷也该有所表示。
不如,便让末将去和戴郎中说一说,戴郎中虽是兵部的郎中,但六部各衙门皆在一个体系,关系密切,想来只抽调些许物资以解燃眉,应是不难……”
张鹤龄笑道:“你觉得戴郎中会出这个力吗?”
邹敏疑道:“怎能不出力?即便是为了永定门外的安定,也该有所表示方是。他也是朝廷派来坐镇永定门的人,若是永定门外出事,他也难逃其责。”
张鹤龄笑着摇头道:“赈济是默认给本伯的事,本伯原先可以不接,可只要接了,便必须要做到实处,在朝廷未有旨意下达之前,便只能是本伯和那些勋贵世子们的事。
且方才城门上的情况你皆是看着,城门是本伯用朝廷大义逼着你们开的,甚至在永定门外赈济,也非是朝廷的命令,是本伯自作主张而为。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