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城连下了几日的大雪终于停了。
金殿上,众臣正在讨论着年终祭祀事宜,便有太监在门口禀报:“陛下!八百里加急!”
萧洵一听八百里加急,忙起身道:“快宣!”
一个风尘仆仆的士兵一路进了金殿,他单膝跪下双手呈上一份卷轴,声音洪亮有力。
“陛下,北境大捷,北境五城已尽数收回,诛杀沁兵十万,俘获沁兵五万,收缴战马八万,特送来捷报!”
此言一出,群臣欢呼。
“太好了,城池收回了!”
“是啊,北梁王威武啊!”
“这次大捷,沁兵损失惨重,得消停一段时间了。”
“这下放心了。”
·····
韩玉急忙去接了捷报呈给萧洵。
萧洵打开捷报细细的看了,阴沉了几日的脸上也露出了笑容。
顾时笙只是宠溺看着龙椅上的人难得展颜,萧洵一抬眸就见顾时笙正盯着自己,他脸上的笑容立刻消失。
“北梁王御敌有功,俘获的沁兵和战马皆由北梁王自行处置,另赏黄金万两,犒赏三军。”
群臣附和:“陛下圣明!”
“陛下!”突然有一人站了出来。
萧洵循声望去,那人是太后母家的兄长姜行之,姜行之自从顾时笙掌朝后他便一直称病不朝,这几日才重新回朝。
姜太后是姜家的嫡女,当年姜家势大,都说姜氏贤良淑德,先帝便选了姜氏给庆御帝做正妃,庆御帝这个好色成性的,没什么样的美人没有见过,这姜氏虽然贤良可长相并不出挑,并不得庆御帝宠幸,虽育有二子一女,也只有五皇子最受庆御帝喜爱,偏生五皇子无缘无故的溺死在了池子里,后来姜家逐渐被削弱,姜氏便更不得圣宠····
“昭阳侯可有何事?”
姜行之年过半百,却神采奕奕,他恭敬的行了一礼说道:“陛下,北境大捷初定,现如今已经临近过年,今年的百官宴何不召北梁王进京,顺便为北梁王庆功?”
“昭阳侯提议甚好,只是北境初定,这时候北梁王必定很忙吧?只怕他这会没空回来。”
“陛下多虑了”姜行之笑道“北梁众多将领,也不是事事都巴着北梁王的,剩下的事将士们自会处置得当,北梁王也是好多年未回京城了,今年初封北梁王也该进京谢恩,现下大捷,不如趁这个机会召回京,共庆盛典!”
萧洵看了一眼上官珏,上官珏只是淡笑着点头,示意他可以。
萧洵又看了看顾时笙,顾时笙只是歪在太师椅上单手撑着脑袋,嘴角挂着不易察觉的一丝笑意,却没有说话。
自那日后,萧洵气大了,这几日都没理他,甚至连朝堂上都不跟他搭话,可是,连他自己也想不明白到底是生气还是在害怕其他什么。
北境是国门,这种事情怎么说都得问问顾时笙,毕竟北境之事没人比他熟悉,顾时洺又是他大哥,如果北境同时离了他们两个,生了事端可如何是好?
生气归生气,倒也不能拿国事赌气。
想到此处,萧洵瞥了一眼太师椅上的男人,见对方不说话,他只好拉下脸,主动与对方搭话。
“咳!”萧洵心不甘情不愿的问“摄政王意下如何?”
顾时笙嘴角不自觉的扬起一个弧度,“陛下决定就好。”
萧洵在心里翻了个白眼,“既然摄政王没异议,那朕就当你赞成昭阳侯的提议了,现在离过年没多久了,快马加急通知北梁王进京!要没其他事,就退朝吧!”
···
群臣散去,顾时笙出了金殿,乔星策和高明湛就追了上去。
乔星策问:“王爷,陛下让北梁王回京真的没事吗?”
“是啊!”高明湛道“我怎么觉得昭阳侯许久不上朝,刚上朝几日就突然提议这事,哪里怪怪的。”
“无妨,北梁军不是只有顾家兄弟,也不是离了我和大哥就能散的。”
“话是这么说”乔星策依然有些不安“可我总觉得哪里不对。”
高明湛想了想,笑道:“嗐!既然王爷说没事,那便是没事,别担心哈!别忘了解岭还有三万北梁军,我老高手中还有三万禁军,谁敢乱来!”
乔星策闻言才放下心来,如今大黎的一切都在掌握之中,连行宫和皇宫都是自己人在看守,不怕有人搞出幺蛾子。
顾时笙和高明湛刚回到摄政王府就见张伯神色复杂的迎了上来。
高明湛疑惑的问道:“老张,怎么了?你脸色不大好啊!”
“王爷,高将军,家里来了个客人···他···”
顾时笙见张伯欲言又止,尴尬万分,便径直朝着前厅走去。
刚入到前厅就见一个身形纤瘦的少年站在大厅。
那人一头如瀑的长发,一身素白长袍。
“陛下?!”高明湛一副见了鬼的表情!毕竟他刚刚才下的朝,没有理由萧洵能在他们前头跑来摄政王府。
顾时笙蹙眉,这背影太像萧洵了,但是顾时笙却一眼看出那不是萧洵。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