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完饭的时候,安修远布置任务。
“指导员给我打电话,在那边儿弄了两只羊邮过来了,也快到了。”
叶凌洲说的指导员就是接替他去了边境的指导员。
“那回头你把钱给嫂子送去,两只羊不少钱,两个月工资都没了。别让嫂子那边儿紧巴,好几张嘴吃饭呢。”
安宁叮嘱。
指导员家里仨孩子,父母也都跟着他生活,之前是一个人的工资养全家,紧巴得不行。
现在嫂子在店里帮着卖货,挣得不少,算是把温饱解决,不用借钱过日子了。
“嗯。”
有商有量的,日子可不就是这么过的嘛。
每天忙活着孩子,忙活着吃的喝的。
好容易有点儿空,还得问问厂子里的事,店里的事。
日子过得那叫一个快。
出了月子,安宁身子也没有恢复到生产前,安妈的意思让她坐双月子。
哪里还坐得住呀。
出了月子就往店里跑,往厂里去。
不亲眼看看,怎么都不能放心。
店还是那样儿,有你买我卖嘛。
这会儿的人很少有闹事的,都是合适了习合适了卖。
经过傅红梅的事情一闹,没人敢闹事。
偶尔有个摩擦啥的,钟晴都能解决。解决不了的,钟川在隔壁听到就过来了。
厂子里,付美玉现在是主管生产的副厂长了。
一人一个性格。
上手了,谁能干啥,不能干啥,就试出来了。
付美玉不愧是有个胡子头亲爹的人,身上那个土匪气质,遇到事儿上,藏都藏不住。那是横的也来得,软的也来得。
没多久就把人拾掇得服服帖帖。
季玫呢,管车间她是真不行。
自己本身也不爱管人。
记账打算盘却爱干,能坐得住。
跟着卢姨学做账,当出纳呢。
管车间的人,是从员工里选出来的。
正式一开工,各项工作一上轨道,谁有能力,就慢慢显出来了。
有能力,就提拔,给机会。
提高待遇。
让员工都能看到光明的未来。
人就好管。
各司其职,工厂运行的没啥问题。
各方面的关系都打通了,进货,出货的渠道都是好的,按部就班的干活儿就行。
再干不好,得笨成什么样?
“该放手时要放手,这才多大的点儿,你就这么不放心,那以后,管的买卖多了,你能看得过来?咱们当老板的,只要把管理层管明白了,一层管一层,责任明确,赏罚分明, 就可以了。”
姑姑念叨安宁,不用太亲力亲为。
安宁点头,“我知道的,姑姑。水至清则无鱼,不能啥都管得太细了。就是吧,这店是我自己从第一件大衣做起来的,心里感情不一样。老想看看。”
姑姑拍拍她,“明白。刚开始,都是这样子的。慢慢就好了。”
是啊。
这不是,孩子们会自己有滋有味儿的啃手的时候,已经进腊月了。
赶到了年前,自家的商店派出去好几十人到下面收农民手里的山货、杂粮,各种吃不完用不完的东西,收回来,过年备年货,都能卖得掉。
农民自己,有脑子活的,有便利条件的,靠山的吃山,靠水的吃水。弄点山货、鱼啥的,现在也没人管了。有能耐想弄多少弄多少。
自家里吃不完,就到城里来卖。
城里那么些闲人呢,也慢慢的开始想挣钱的法子,倒买倒卖是最简单的了。
慢慢的,就形成了好些个自发的小市场,十个人八个人的,常在一处居民多的地方卖菜,时间长了,大家就习惯的往一个地方去。
大院儿这边,公认的条件好,附近的几个家属区都是好单位的。
好东西,贵东西,都爱奔着这附近来摆摊,销路好。
小市场就在自家服装店和家具店门前路边儿上。
有人气儿嘛。
摆摊当然是哪里有人气往哪里摆。
安宁逛了两次小摊子,买了许多榛子、核桃、蘑菇回来之后,就琢磨着,怎么在火车站附近弄块地,搞批发市场。
要是能做成整个北方的离散中心,那可真捧上聚宝盆了。
再过三十年,网络购物发展起来了,电商也得有货源。批发市场,也不会轻易就倒掉的。再不济,这么好位置的地皮,也很值钱。
最好还是再弄一条商业街,就像她空间里的商业街似的。
到啥时候,这种级别的,遍布奢侈品店的购物中心,也能活得挺好。
走品质路线的。
年前就打算忙这些事情了。
主要是跟厂里的那些个股东们见见面,聊聊天。
这个也方便,安宁出了月子能做饭之后,仨宝宝的奶粉她就尽量自己冲,可以偷渡灵泉水嘛。
姑姑和舅妈们回来之后,每个孩子平均俩长辈看着,她除了当奶妈,都抢不上手。
有时间的话,她就做饭呗,远哥请了两个阿姨来帮忙。
都能给她打下手。
也不是很累。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