噼噼啪啪,一挂鞭炮从街头响到街尾,满地红色的碎纸,一辆辆气派十足的马车,冲出白色的硝烟,停在了朱府大门前。
今天是大兴国的三朝元老,当今内阁首辅,丹阳侯朱老爷子的六十大寿。
一担担挂红花披红绸的贺礼,流水般抬进了朱府,在这些贺礼中,朱老爷子最喜欢的,还是自己的得意门生姜朴正,送来永岁太平八扇大漆屏风。
朱首辅一高兴,便让门生后辈们以“永岁太平”四字为题,各自作诗一首,“让老夫考较考较你们的文采,写得好,老夫重重有赏,哈哈哈……”
“听闻老师有一位孙女,才情卓绝,老师既然要考较才艺,不如让世侄女也作诗一首。”姜朴正知道老师极为看重自己这个孙女,特意如此说道。
听到这话,姜首辅的长子皱眉道:“她一个女孩家,论文采,岂能与诸位相公相比,况且闺阁文字,不宜外传。”姜朴正所说的那位小姐,正是朱大公子的女儿,朱大公子这番话,一来是自谦,二来也是诗名太盛,怕对女儿的名声不好。
朱大公子的担忧在情理之中,但是朱首辅的个性却有些怪癖,大骂儿子:“你这庸才!班昭、文姬、谢女、易安,哪个不是千古有名的才女?今人提起她们,无不称赞有加。至于鱼玄机、李季兰之流,之所以被人议论,不是因为她们有才,而是她们本身就德行有亏。才女之名,有何可惧?”
朱大公子被父亲训斥了一通,不敢再吭声。连忙将诗题写在纸上,命人送去小姐处。
说起这位小姐,她自小在祖父身边长大,受其影响,自然是超凡脱俗,才华横溢。朱首辅常常对人提起,自己的几个儿子,都是资质平庸之辈,唯独这个孙女,使我老怀欣慰。
只是这位小姐下,因为天赋卓绝,才华出众,便难免有些恃才傲物。她的祖父学识深厚,对万事万物,都有着自己独特看法,这一点对她影响颇深,因此也养成了她清冷的性子。
话说回来,众人的诗写好后,交到首辅座前,让专门的人誊抄一遍,不落姓名,大家再一起来评定诗的优劣。
最后评出来的前三首诗,所有人都心服口服,将原稿找出来一看姓名,三首诗都是小姐所作,朱首辅不由得开怀一笑。
朱首辅已经说了重重有赏,自己的孙女夺了魁,自然不会反悔。
侍女仆妇们捧着赏赐,纷纷来到花园中向小姐报喜,却找不知小姐人在何处,花园中传来一阵悠然的琴声,众人循着琴声来到一座八角亭前,亭中,小姐正抚琴自娱。
听闻自己的诗包揽前三名,小姐面上不惊不喜,仿佛一切本该如此,理所当然。
四月,大兴国历来有举办百花会的传统。钟鸣鼎食之族,书香门第之家,女眷们会邀请亲朋好友,来自家花园赏花,男人则会相邀去河边骑马打猎。
除了社交功能,百花会还有另一重作用——可以说百花会也是一种相亲会。贵族夫人们,往往会在百花会上,寻找合心意的儿媳。而在打猎场上,岳父们也在寻找东床快婿。
当年朱府那场百花会,小姐被百般催促着,缓步走入园中,那时候正是初春时节,春色撩人,她只是厌厌地往那儿一站,便让满园春光,黯然失色,嫌梨花太素,厌樱花柔弱,觉杏花太俗,唯有小姐,真乃绝色,使百花拜服,莺惭蝶妒,日月在人的眼中失去了光彩。
从此以后,玉京之中,但凡有人说起某某人美,人们便会下意识地问:“比朱小姐如何?”
然后自问自答般地喃喃道:“必不如也,必不如也。”
这位朱小姐,家世如此显赫,才情如此高超,容貌如此美丽,追求者自然非常多,但是很少有人,才、貌都配得上朱小姐,朱小姐对这些人也颇为冷淡。
朱小姐对自己的姻缘并不上心,她并不认为,婚姻是女人最终的归宿。但是朱小姐对另一桩事情,却非常上心。
夜幕降临,朱小姐从箱子底翻出夜行衣,贴身丫鬟着急地问:“小姐,你又要溜出去了吗?”
“嘘——”朱小姐指了指身后,垂着帘子的拨步床,“我正在里面睡觉,睡得很熟,在这期间,不要让任何人来打扰我。”
“不行啊,上次你装病,夫人来看你,差点就露馅了,要是再来一次,我真的要死了啦。”
朱小姐坏笑,“上次,你不是做得很好吗?”
“小姐~”
“好啦,好啦,我会很快回来的。乖,看在你帮我这么多次忙的份上,中秋节我带你出去看河灯。”朱小姐拍了拍小丫鬟的头安慰她。
事实上,朱小姐还有另一个身份,那就是在京城中,让贪官污吏,为富不仁者,作恶多端者,都闻风丧胆的侠盗玉茗花。
玉茗是山茶花的别称。朱小姐之所以被叫作侠盗玉茗花,是因为她有一个习惯。
如果她调查发现,某个人的钱是不义之财,她就会在这个人的家里,放一朵白色山茶花,不久之后,她就会将他的财宝全都盗走,散布在穷人聚居的街巷。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