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保住蒙脱这个摄政王的狗头,夏正阳再三请求阿蛮做他的侍卫长,并且答应阿蛮亲自教她识字,这才说动了还在生闷气的阿蛮做了这个侍卫长。
锦邬城守将被活捉后的第六个月,手握惠帝圣旨的贤妃的弟弟终于到了刹罗王都。
夏正阳接了圣旨后就把俘虏移交给了贤妃弟弟,至于这些人会不会跟这位自觉高贵的将军回锦邬城,那就不是夏正阳要操心的事。
意外又不意外,那些俘虏有一半人回来找夏正阳了,不仅他们,还有曾经驻守筑幽城的那些老弱病残,和他们一起来的还有筑幽城前府尹及他的一家人。
夏正阳还没来得及解决多出来的这么多人的吃喝问题,周边部落就按捺不住向他们出兵了。
战争会消耗物资和生命,但战争也能解决很多燃眉之急。
夏正阳真的是个很神奇的存在,他的人生一直都是一波三折,如今他不仅看到了生命的尽头,他还要时时刻刻忍受深入灵魂的痛苦,但好像他的所有苦难对兑换成了强大和幸运。
文能治国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如果没有那晚的冲动之举,他必然成为比他祖父更负盛名的千古一帝。
夏正阳再次披甲上阵,毫无意外的又是大获全胜,跟对待锦邬城来兵不同,夏正阳把那些部落吞并了。
这么做的好处是地盘大了人口多了,麻烦的是摊子摊的太大了,万幸的是帮手从京都赶来了,而且不止一个人。
夏正阳一边跟他们治理这些部落,一边被迫吞并那些来找茬儿的小部落,只是他再忙也不会忘记两件事,一是教阿蛮识字读书,一是普及推广识字运动。
慢慢的,各个部落都开始将月神大人奉为他们的信仰,每个人都将夏正阳奉为心中至高无上的神明。
越来越多的信仰之力往夏正阳身体里汇聚,如果他的魂魄完好无损,这些信仰之力对他来说肯定利大于弊。
奈何他的魂魄损伤严重,适量的信仰之力对他的伤有些益处,但太多了就会适得其反,甚至会提前要了他的命。
阿城不止一次提醒过夏正阳这么继续下去的危险性,只是夏正阳每一次都沉默不语。
他能怎么办,他做了刹罗王,他就要对刹罗部落的每一个人负责,他吞并了别的部落,他就要对那些部落的众人负责。
让他们过上更好的生活,这是夏正阳该做的事,而这些事会让百姓更信奉夏正阳这个月神、这个王上。
夏正阳无法说服自己做一个昏庸无能的暴君,他看到那些普通人普通却幸福的笑容,他觉得身上的痛苦都减轻了。
蒙脱不止一次问他,后不后悔那天的决定。
于自己来说,夏正阳是后悔的,他不应该那么冲动,他应该想一个能保全大家的方法,他想活得长久,最起码不应该先于母亲离世。
于阿朵她们来说,他是不后悔的,不管是替阿蛮杀了加帕和库里,还是为阿朵挡的那一道天雷。
阿蛮本是天生天养的鬼童,月神和月尊的恩怨全是萨玛强加给她的,阿城要拔除阿蛮身上的信仰之力,也要割断阿蛮和那些不属于她的恩怨,所以加帕和库里不能死在她的手里。
阿鸢说了,库里的诅咒会随着他的灰飞烟灭而消失,所以夏正阳先阿蛮一步杀了库里和加帕。
至于帮阿朵挡的那一道天雷,这件事有点儿复杂。
因为过往的遭遇,原本至善至纯的阿朵心中充满仇恨,这样的她扛不住那些天雷,她会魂飞魄散。
按道理说阿朵的悲惨遭遇与夏正阳无关,但他父皇对他母亲的迫害让他感觉自己生来就有罪,对母亲,对女子,对所有弱者,他都有罪。
抱着赎罪的心理,夏正阳毫不犹豫挡下那道天雷。也因为他的这一举动,将阿朵眼前的黑雾破开一道缝隙,她想起了她见到过的善良和美好。
最后的最后,阿朵虽然受了重伤,但她还没有到魂飞魄散的地步,夏正阳也没有死,他差点儿死掉,是察觉不对的阿鸢出手救了他,用的是信仰之力。
那个局的目的就是让夏正阳做个信仰之力的中转站,阿鸢好意救人的那点儿信仰之力打乱了阿城的计划,原本还有机会转移的力量彻底留在了夏正阳身上。
原本阿城已经平衡了魂魄损伤和信仰之力的平衡,没想到这种平衡这么快就被打破。
阿城知道再劝他也不会听,说过几次后他也懒得废话,不过他还是会时不时的帮他找下平衡,给他续续命。
日子一晃就是三年,在这三年里,夏正阳被动将周遭大大小小几十个部落聚拢成一个大部落,夏正阳成了他们共同的月神大人和王上。
短短三年时间发生了很多事,惠帝更是死了好几个儿子,这其中就包括他最喜欢的十三皇子。
惠帝刚说他要立十三皇子为太子,半个时辰不到,十三皇子就死在了京都第一花魁的身上。
仵作验尸后说是马上风,惠帝不相信,下令斩了不忠于他的仵作,又让赵俞坤调查这件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