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不变心

牛牧朕

首页 >> 一颗不变心 >> 一颗不变心全文阅读(目录)
大家在看甜蜜军婚:女企业家在八零赚翻了 快穿之在年代文里做自己 穿书六零,我嫁给了末世来的男人 都重生了为什么还要卷? 六零赶海养崽:女配婚后幸福生活 强撩!暗恋!总统阁下他温柔低哄 极致心瘾 俏知青成了兵王的心尖尖 灾后第六年,我靠发豆芽攒下农场 大小姐她又美又飒 
一颗不变心 牛牧朕 - 一颗不变心全文阅读 - 一颗不变心txt下载 - 一颗不变心最新章节 - 好看的现言小说

第17章 根源所在

上一章书 页下一页阅读记录

第17章 根源所在

劝不动,如今的帼伟再也劝不动江木泽,或许他对她的爱已成为过去式,现在给予她的一切只是来自感恩。

江木泽没变,变了的只是他们之间的感情,以及谁对谁在生命中的重要性。这不是说帼伟不重要,而是没那么重要了而已。

两个人用粉身碎骨等了二十多年,等来的却是这般无奈,多么难受!

但此时无关难受,因为帼伟知道江木泽变成这样,自己也有责任。既然劝不动他,就不劝,现在应该好好享受这个来自这一生唯有的一次重逢。

孩子没了,自身也遭受了重创,但这不是江木泽的错。所以,她知道江木泽的肩膀还是值得依靠的——而如今也只有他的肩膀,愿意让她依靠。

她很愿意接受他的安排,只喝一杯,两人就吃起了菜。还像很久以前在老火车头体育场那样,她给他盛来一碗米饭,和他一边聊天一边吃。

“来,多吃点。”她夹住一片叉烧肉放在他的饭碗里,轻轻地说,“听秀秀说,是琳琳让你爱上了五花肉。这是秀秀做的,不知你们是怎么走在一起的。”

他不作答,因为那段日子太乱了。如果说是因为寻找李琳而遇上秀秀,那么当时自己的真正目的在如今看来,岂不是成了违心之论呢?

为了寻找帼伟,他这一生实在太乱了。可是如今帼伟真的回来了,曾经的千言万语却又一句都不想说了。

不想说了,不想说自己是怎么走过这一路,也不想知道这些年她去了哪里,因为他知道不管结果如何,那过程是绝对苦涩的。相恋一朝,却要用无数个朝夕去等待,难道每个人的生命都要历此一劫吗?

可是经历了这么多,并且有今天的结果,虽然那个名叫“小白龙”的网友是媒介,但李琳的功劳不小。所以,他不能抛弃李琳,最起码在如今李琳已经离婚并怀有身孕的时候!

想到这里,他伸出筷子夹住碗里的最后一块叉烧肉,在蘸料里蘸了蘸,眼神迷离地自言自语:“对不起,我不会不管你。”

“不要留下遗憾,趁现在还来得及。”帼伟抽来一张纸巾,挪位在他身边,帮他擦掉嘴角的蘸料,轻轻地依靠在他那厚实的肩膀上:

“你很幸运,大概是因为你善良吧。”

“对不起。”他僵坐着,任凭她靠着,始终没有抱她。正如陈立芊说的,他虽然是个恋爱脑,却是一根筋,始终那么专一。如今,他的怀抱,只属于秀秀一人,只要秀秀不离开,这就永远都不会改变了。

这一点,帼伟也清楚,所以她也不奢求。就这样依偎着也挺好,至少比一个人流落他乡来得安全、暖心。

秀秀当然不会离开,此时和芊姐正陪着江建安一家吃饭呢。一个家庭,只要女主人大度,这世界就没有打不开的格局。

当前最重要的事是,芊姐接下来要办的事。准确地说,应该是芊姐要为她的“儿子”完成生命中最最重要的一件事,那就是兴建祠堂。

这是福建人的观念,根深蒂固的民间执念,也算是作为华夏民族的文化思潮。因为在福建,有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的祖先来自中原,而在那个战乱年代,他们根本无法找回自己的根。

没有根,就自己创造,这之余,老辈必须告知晚辈,一代传一代。不管身居何处,只要建设宗祠,便可以此寻求自己的根源,也可作为子孙后代的发源根据。

一个人有根,是一种精神寄托,也是一种骄傲。就比如陈立芊,她可以很骄傲地告诉江木泽她来自陈家,而江木泽始终不敢说自己来自江家。这就是区别,区别于江木泽好像真的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那样悲惨!

一桌子菜,宾客满座,这意味着人丁兴旺。大家说笑用餐,门外传来门铃声,陈立芊和秀秀起身向外走去,一会儿就和最后两位家人回来了。

大家一起挤了挤,让出两个位子,陈老先生和彭会长在江爱华父子中间坐了下来。

虽然认识不到十天,但江爱华和两位老先生好像本来就是故人,一见面就唠嗑不停,没有任何隔阂和拘束礼数。既然是故人见面,那必须小饮两杯,陈立芊也表示同意,便也欢笑连连。

客厅小房间里的两人,没有迎合热闹的餐厅,帼伟像个温顺的猫趴在江木泽背上。一路两公里多,就像从胜利百货下班回老火车头体育场的住处,他背着她向养猪场走去。这是他第一次背她,可能也是最后一次——似乎,他要在一切尚好的时候,让她也感受这种来自无奈的温暖。

而餐厅里的人也很快用餐结束,秀秀独自揽下厨余卫生,陈立芊则和长辈们在客厅坐下,开始详谈兴建祠堂事宜。

陈立芊是真能干,一边招呼大家,一边准备茶水。把一杯杯热茶奉在大家面前,她在父亲身边坐下,先帮江木泽把意见表达了出来:

“江伯伯,我们要自立门户!因为到现在为止,还是没人在真正意义上承认他是江家人。既然如此,我觉得我们非常有必要建设一个属于我们的祠堂,开山始祖为江木泽。”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