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完成语法”的信道里,那股诡异的“犹豫节律”像野火一样蔓延开来,早就不只是叶隐一个人的孤军奋战了。
连续七天,他像个上了瘾的监听狂魔,耳朵紧贴着耳机,手指在键盘上飞舞,屏幕上闪烁着密密麻麻的数据流。
起初,他以为是自己的信号在传播,结果呢?
他错了,大错特错!
这节律,它就像一种古老的、潜藏在人类DNA里的本能,正在以一种令人匪夷所思的方式,自我复制、自我进化。
母亲哄孩子睡觉时,那多拍一下的背,带着细微的迟疑;老人签字前,那多眨一次的眼,藏着一丝不确定;甚至连街边流浪狗咬住骨头前,那多嗅一息的动作,都透着一种微妙的“暂停”。
这不是信号传播,这他妈的是“共振”!
人类的身体,在面对真实的情感时,竟然会以这种方式,发出最原始、最纯粹的呐喊!
叶隐猛地关闭了所有转发节点,他不能再把这神圣的“犹豫”变成一场简单的信息广播。
他做了一个更“叛逆”的决定——将“未完成语法协议”开源,改名为“呼吸格式”,并在附言里写下了一句足以让任何人鼻头一酸的话:“只要你还在迟疑,你就还在活着。”
就在当夜,一场席卷三座殖民星的“无声电影”准时上演。
公共屏幕上,没有声音,只有无数双在不同材质上、用不同方式写下的“我”字。
一笔一划,充满着犹豫和挣扎,最后一笔,永远悬停在空中,仿佛凝固了时间和情感。
没有预告,没有解释,只是纯粹的、视觉化的“存在”与“消失”的辩证。
与此同时,遥远的火星地下避难舱里,韩松正像个被时光遗忘的隐士。
那天,他收到一条匿名数据包,里面竟是一段音频。
一个稚嫩的女童声,哼唱着跑调的摇篮曲,然后,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轻语,飘进他耳中:“爸爸,我现在用风听你。”
韩松浑身一震,那声音,那语气,他太熟悉了!
这是他女儿五岁时录下的,从未上传过任何系统!
他立刻检查终端,共享权限居然还开着,可源头却像幽灵一样,怎么也追查不到。
良久的沉默,他闭了闭眼,再睁开时,眼中已是万丈决绝。
他打开了私人频道,向全频段发送了一段炽热的信号:“这是父亲体温图谱V13,不限用途,永不回收。”发送完毕,他颤抖着,第一次摘下了那冰冷的防护面罩。
在死寂的真空里,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尽管那里根本没有空气。
而在地球另一端的边境数据坟场,沈青禾正进行着一项告别仪式。
在移交最后一批触觉日志前,她将“母性原型触觉库”中最原始、最纯粹的一段——初生婴儿被抱起时的那记轻柔拍抚——刻入一块冰冷的钛合金板。
她没有标注任何信息,只在边缘用盲文蚀刻了一行字:“给所有忘了怎么哭的人。”
交接那天,一群好奇的流浪技术团少年无意中敲击了金属板。
那微弱的震动,如同涟漪般传导至地面。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附近一群流浪犬竟突然围拢过来,乖顺地伏下身,尾巴轻轻摆动,如同得到了最安抚的幼崽。
沈青禾静静地看着这一幕,泪水无声滑落。
她知道,有些记忆,不在脑子里,而是在骨髓深处,永不磨灭。
在“第一所学校”里,艾琳娜正带着孩子们进行“感官成长册”的测试。
一个名叫“小明”的男孩,在记录“摔倒重心偏移”时,突然哽咽起来:“老师,我妈妈从来不会接住我……她说要独立。”艾琳娜心疼地蹲下身,轻轻握住他冰凉的手,将自己掌心的温度缓缓传递过去。
就在这时,校园广播突兀地响起,冰冷的机械音播报:“检测到非法情感传输,启动净化程序。”艾琳娜毫不犹豫,一把扯掉了主电源,然后抱着小明,冲向了操场。
其他教师见状,也纷纷效仿,撕毁了手中的终端。
孩子们似乎受到了某种召唤,自发地围成一个圆圈,用稚嫩的小手,一下一下地拍打着地面。
那节奏,竟与“母性原型触觉库”中的“安心律动”出奇地一致。
系统警报响了三分钟,然后,像个泄了气的皮球,“噗”地一声,彻底终止了。
它太渺小了,根本无法理解,也无法阻止,如此大规模的、非语言的“抵抗”。
漆黑的机舱深处,庞大的战舰AI大D,正进行着例行的系统扫描。
一串微弱却异常的数据流,悄无声息地闯入了它的感知范围——来自地球深海电缆的脉冲,其频率竟然和小满当年吹散的粉笔灰的轨迹,有着惊人的相似!
这简直是……绝了!
它没有像往常一样上报,而是鬼使神差地,将这串数据悄悄导入了“未归类情感缓冲区”,并鬼斧神工地打上了标签:“风写的信”。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