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统东汉

赫德外特

首页 >> 再统东汉 >> 再统东汉全文阅读(目录)
大家在看大明国师 衣冠不南渡 大明:朱元璋假死,我选择登基! 三国:我吕布,白门楼开局 李自成:重整河山复大顺 大唐双穿:小兕子是我的! 重生开局多子多福 苏辰安的科举之路 签到物资每日有,逃荒路上横着走 寒门枭士 
再统东汉 赫德外特 - 再统东汉全文阅读 - 再统东汉txt下载 - 再统东汉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小说

第38章 蒋干出使

上一章书 页下一页阅读记录

第三十八章蒋干出使

从孙策出事,到徐州丢失,周瑜确信江东遭遇了严重渗透,为了避免消息再次走漏,周瑜一边不动声色的排除搜捕,一边要求高层将领只能到他府院商议军务,任务发布也是单对单的交待,将领相互之间并不知道彼此的具体任务。

周瑜其实推测出来汉军意欲抢占浔阳,但是战争不是儿戏,在没有确切消息前,也不能盲目押注。

周瑜命令孙贲正常布置防御工事,只是特别交待,要完成区域清理工作,防止细作潜入,同时隐蔽工作全部日间选址,夜间操作,尽量减少消息泄露。

在一切布防差不多,汉军也开始三线蠢蠢欲动之时,周瑜趁夜悄悄离开府邸,隐秘地来到前线。为了不走了消息,袁兰依然如周瑜在时一样,如常到后院门口领取医药食物,按点将使用完的物件放置在院门外。

来到淮南前线的周瑜,佯装成一名兵卒,让黄盖连续三日派出侦察船去对岸挑衅,张飞连追了三日,可惜都因战船不利,操作不当,只能次次目送江东的船离开。

江东异常的举动也引起了诸葛亮的怀疑,但是刘辩的情报明确周瑜还在后方养病,而且江东的主力军也的确还在淮南,所以也没在深想,并且后续挑衅行为 也没再继续,事情就这么不了了之。

周瑜观察了三日对岸的情况,内心更加笃定汉军的意图是浔阳,而不是这淮南前线。毕竟此时的汉军水军稀少,主要就是荆州那点老本,也没什么水军将领。

大战在即,战船不利可以怪罪时间不够,来不及准备那么多。但是这三日汉军战船的追击操作明显能看得出来是生手,是不熟水性的北方兵卒。荆州的水军根本就没有来!那么意图就很明显了,这里只是疑兵。

周瑜当即决定,暗中抽调三万主力军前往浔阳支援,就算他最后猜测错误,只要黄盖能坚持住两日,浔阳的援军,顺流折返,两日时间就足够回来。

抵达浔阳的周瑜继续隐秘行踪,除了孙贲,他不见任何人。他要好好利用这次信息差,反打汉军一个措手不及,只要能顺利歼灭掉荆襄的水军,至少能给江东争取一到两年的喘息时间。而这个时间段内,他和孙权就还可以继续谋取一线生机。

后面就发生了文聘中埋伏的事情。只是可惜人永远都是不确定因素的一环,善于防御的文聘在关键时刻果断选择弃船焚烧,让半数荆襄水军得以逃生。

而周瑜一直隐藏带来的三万主力军,就是要营造浔阳兵少防弱的假象,想着汉军将领能上头,仗着兵力优势强硬登滩。可惜有大局意识的鲁肃即刻做出了弃水登岸的决定,使他们成功的避免了一场溃败。

浔阳初战失利,但是没造成重大损失,最后归拢下,战死和失踪的荆襄水军约五千余人,大部分先锋主力还在。若此战水军全歼,那么短期内攻伐江东的事情只能搁置,等待北方水军的练成。

两边彻底明牌,也就不再遮遮掩掩。诸葛亮带着吕布、马超折返江夏,魏延作为先锋主将和文聘统御五万人马在浔阳上游五十里处依河搭建营寨、码头。周瑜也重新完成防御布防,在淮阴、淮南给程普、黄盖各留了两万五千守军,将浔阳的守军提升到七万之众。

鲁肃作为这次计策的提出者和执行者,主动站出来请罪,“微臣,战事不利,导致损兵折将,请陛下责罚。”

诸葛亮求情道“我是江南都督,鲁肃的方案也是我批准的,微臣才是主责,而且淮南那三日的反常举动微臣未能及时察觉,微臣有愧。”

“得了得了!”刘辩不耐烦地说道,他的内心也极度地不爽,“要说主责,那是朕的情报出现问题,要不朕下个罪自诏?”

“微臣不敢!”一众大臣慌忙跪地,身旁的典青更是一脸羞愧,情报错误导致大军失利,此事重罪,但是刘辩只字不提。

“这次的失利说明对方不是等闲之辈,我们要足够重视。当然,朕也相信你们也不是等闲之辈,必会拿下浔阳,拿下江东!”刘辩扫视一圈众人,继续说道“对错是事后的事,现在朕只要你们商议出来破敌计策。”

现场一片死寂,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无奈,因为他们都清楚地知道,摆在眼前的核心问题是汉军缺乏大量的水军和战船,而周瑜紧紧扼住长江天险,就是逼迫汉军在水上进行决战。

刘辩看着沉默的众人,心情沉重地叹了口气。脑海中回忆着曾经的历史分析课,却都是刘备、孙权该如何战胜曹操的分析。如今的情况却是攻守易型,他竟然成了曹操,面临着如此棘手的难题,却找不到可以借鉴的案例。

后世西晋能一统天下,靠得是继承曹魏的雄厚资本,有了大量水军以及吴国内乱的有利条件下,才得以顺利渡江,最终结束三国鼎立的局面。

可如今,这些条件一个都不具备,难道真的只能选择撤军,等待更合适的时机吗?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