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现在做的事主要还是对付施工,有小季的教导也够了。
电气他玩不过我,给排水我还是要向他学习。
真是天助我也!
如果没有他,我这回还真会抓瞎!对电气以外的专业我简直就是白纸一张。
从此,我便跟着他天天下现场,每层楼板浇水泥之前,我们都要下去检查预埋管是否漏做,还要给自来水管试压。
第一次跟着监理小季下工地,发现所有干活的工人,都停下了手上的工作,象看外星人似的看着我。
估计他们还没见过沸腾的建筑工地会有女人,这里可是男人的世界!
一共4栋楼,承包水电安装的是2个安装公司,每个公司管2栋楼。
一家是湖北公司,一家是潮阳公司。总包是汕头某建筑公司。
第一次见到潮阳的施工员老于,我谦逊地对他说:“向你们学习,今后还需要你们多支持”。
老于笑笑也客气地说:“我们互相学习”。
后来这个老于真的很配合,也不会骗我,遇到不懂的东西他都会毫无保留地告诉我。
发现潮阳工人做事很认真,技术也好,做出的管道横平竖直,比那个湖北施工队做得好。
我也是在他的指导下,慢慢掌握了许多给排水的安装知识。
白天工地里跑,每当楼板浇混凝土之前,我就跟着监理小季,拿着图纸对照着检查电线管预埋,给隐蔽给水管试压,检查排水管的留孔是否正确。
晚上则看些初级安装技术书,由浅入深,慢慢地也就会看给排水图纸了,还会做点水管的设计修改。
初入这个小镇的第一个星期天,我出去逛逛商店,顺便浏览下小镇的风光。
这个小镇是广东四大名镇之一,就像大城市的一个商业区,很富裕。
听说还有五星级宾馆。
没想到,又遇到几个尴尬事,让我丢人现眼。
在一个十字路口,看见一块大招牌上写着“xx广场”。
广场?立马想起家乡的八一广场。
我手搭凉棚四处张望,一边找广场一边犯嘀咕:“这整个镇的面积也比八一广场大不了多少,哪来的广场呢?”
后来才知道,XX广场就是商场。人家管比较大的商场就叫广场。
想进去“广场”瞧瞧,忽然发现门口站着两个身穿制服的男人,活像家乡省政府大院门口的哨兵。
我寻思着,这是不是象家乡的友谊商店那样,不许中国人进入啊?
我迟疑了一下,走到门前伸头进去,左右一瞧,里面好像没有外国人,都是和我差不多打扮的中国人。
我大着胆子试探地问这俩“哨兵”:“我这样的可以进去吗?”
那两个“哨兵”居然笑起来:“当然可以,谁都可以进。”
后来才知道,“哨兵”就是保安。
过去总会笑话没见过世面的乡下人进城,如今发现,我才是真正的乡下人进城呢!
广东话和其他地方话很不一样,感觉就像外国话。
英语、日语还有语法可依,广东话我根本就摸不着头脑,它的“单词”与其他省份发音完全不同,简直就是另一种语言。
刚开始人家说“孖仔“,我始终不明白那个孖(发音:妈)是啥意思。
后来才明白是“双”,孖仔(音:妈崽)就是双胞胎。
电话号码0066就叫作孖0孖6(音:妈0妈6)。
听广东同事说话总会出现“母鸡”二字,后来才知道那是“唔知”,就是不知道的意思。
听到那些男人动不动就冒出一句“嗨”,实在纳闷,不知是啥意思,又不像是打招呼。
有一次,在湖北人那个工地,又听到施工员老郑一口一个“嗨”。
我好奇地认真地问:“老郑,我怎么老是听你说嗨,那个嗨是什么意思啊?”
结果,他涨红着脸,吭吭哧哧不直接解释,而是指着身边的监理小季说:“是他家乡海南的土话,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而身边的监理小季却捧腹大笑!
我明白了!
看他们那表情就知道那是骂人的粗话,老郑只是不好意思告诉我。
害得我也不好意思了!
我的语言能力太差,虽然说慢慢地能听懂广东话了,但一句也不会说。
本地同事都会说普通话,也有同事叫我学说广东话,
我心想,广东也是中国,为啥非要我学你们的广东话?你就不能说国语?
最后的结果就是:我把身边广东同事的普通话训练得更标准。
我感悟到:我们大中国幅员辽阔,各种方言丰富多彩。
当初国家推广普通话真的很有必要!
不然,就会对我们后来的改革开放人口流动带来很大困扰。
我从一个还没开发的内地城市,来到广东这个已经开发的城市,就像刘姥姥进了大观园,闹出这么多笑话。
都可以编一个小品节目了!
人啊!真的应该出去见见世面。
宿舍突然来了个中年妇女,一个劲儿打听我的来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