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药童阿福觉得,自己是整个仁心堂最幸运的人。
不仅因为能跟着林大夫学医,更因为他有机会每天见证少爷和夫人之间的点点滴滴。那些看似平常的日子里,总有让人会心一笑的温馨时刻。
这日一大早,阿福正在医馆门口扫地,就看见宋墨寒牵着林棠梨的手走来。虽然已经成亲多时,但两人依旧如同新婚燕尔般恩爱。
"阿福,今日怎么这么早?"林棠梨笑着问道。
阿福连忙行礼:"回夫人的话,今日要来几位老主顾,我想着早些收拾收拾。"
"你这孩子,就是太懂事了。"林棠梨欣慰地说,"待会儿让小桃给你拿些点心。"
宋墨寒也笑道:"阿福确实长进了不少。前几日我考校他认药材,竟然一样都没认错。"
阿福不好意思地低下头。其实少爷不知道,他之所以能认得那么多药材,还是因为经常偷偷听少爷和夫人讨论医理。
"对了,"林棠梨突然想起什么,"今日那批山参可要仔细验过才是。上次那家药商虽然守信,但也要以防万一。"
"夫人放心。"宋墨寒说,"我已经让方师爷去盯着了。倒是今日这些病人......"
"相公是在担心我太累?"林棠梨笑着打断他,"我自有分寸。"
阿福在一旁看着,心中暗暗感叹。少爷对夫人的疼爱,真是无微不至。就连问诊的时辰,都要精心安排,生怕夫人太过辛苦。
不一会儿,病人们陆续来到。阿福熟练地为他们登记,安排座次。他发现少爷总是会不动声色地将年长体弱者安排在靠近内室的位置,让他们少受些奔波之苦。
"这位老伯,您是哮喘又犯了吧?"林棠梨温声问道,"快些进来。"
阿福连忙上前搀扶。这位老人他认得,是城南的张木匠,常年受哮喘之疾困扰。自从来了仁心堂,病情才渐渐好转。
"多亏了林大夫。"老人感激地说,"要不是您的药方,我这把老骨头怕是早就撑不住了。"
林棠梨一边为他诊脉,一边道:"您太客气了。这都是分内之事。"
阿福看见少爷在一旁轻轻点头。他知道,少爷最欣赏夫人的,就是这份医者仁心。
诊完几个老主顾,又来了个十分棘手的病人。是个富商的独子,受了风寒,却因为娇生惯养,百般挑剔药方。
"这药也太苦了!"那公子哥皱着眉头抱怨,"就没有甜一些的吗?"
林棠梨正要解释,宋墨寒已经开口:"这位公子,药苦口利于病。若是一味求甜,恐怕病情反而会加重。"
那公子还要说什么,却被宋墨寒的气势震住。阿福在一旁偷笑,少爷平日里温文尔雅,但若是有人对夫人不敬,立刻就会露出贵公子的威仪来。
"这药方......"林棠梨正在开方,突然感觉有些头晕。
宋墨寒眼疾手快地扶住她:"可是累了?要不要歇息片刻?"
"没事。"林棠梨笑道,"可能是今早起得太早。"
阿福连忙端来早就准备好的参茶。这是少爷特意吩咐的,说夫人一向操劳,要随时备着补气的茶水。
"来,喝口茶。"宋墨寒接过茶盏,轻声哄道,"待会还有不少病人要看,可不能累着。"
林棠梨抿了口茶,笑道:"就知道瞎操心。"
阿福看着这一幕,不由得想起昨日听到的一个故事。说是前几日夜里下大雨,有个危重病人找上门来。夫人二话不说就要出诊,少爷便陪着一起去了。回来时两人都淋得湿透,但谁都没有抱怨半句。
这样的事情其实经常发生。每当夜深人静时,若有病人上门,少爷必定会陪着夫人一起去。不管风霜雨雪,从不推辞。
"阿福,把这些药材分装好。"林棠梨的声音打断了他的思绪。
"是,夫人。"阿福连忙应道。他最喜欢干这活儿了,因为每次分药时,都能听到少爷和夫人讨论医理。
"这味黄芪可以多放些。"宋墨寒说,"最近天气转凉,正好可以温补。"
林棠梨点头:"相公说得是。不过还要加些甘草,以免药性太过猛烈。"
"夫人医术真是越发精进了。"宋墨寒笑道,"为夫都要自愧不如了。"
"就你会说话。"林棠梨嗔道,"若不是有你帮我把关药材,我哪能这么得心应手?"
阿福在一旁听得入神。少爷和夫人讨论医理时,总是能迸发出不一样的火花。一个精通医术,一个熟知药材,配合得天衣无缝。
午时将至,小桃端来了饭菜。阿福知道,这是少爷特意吩咐厨房准备的。每样菜都是夫人爱吃的,还特意做得清淡些,以免影响看诊。
"来,尝尝这个。"宋墨寒夹起一块鱼肉放在林棠梨碗里,"厨房新来的师傅手艺不错。"
林棠梨却先给他夹了些青菜:"你也多吃些菜。整日为我操心,都瘦了。"
阿福看着这温馨的一幕,不由得想起自己的爹娘。虽然他们只是普通人家,但那份相濡以沫的情意,和少爷夫人倒是一般无二。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