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郎,小郎,快去河边,我们要看铁花!”康小狐狸眼睛追逐着铁花在空中绽放的轨迹,嘴里大声喊道。
黄巢为了节日气氛,提前300年让北宋时才出现的打铁花技术在唐朝绽放了。
就看见孝水河滩上支起十几个大熔炉,熔炉里烧着滚烫的铁汁。
随着河畔有节奏的打鼓声,10余名“铁花师傅”轮番用花棒将千余度高温的铁汁击打向河面,形成十几米高的铁花。
可谓:
孝水河畔鼓声声,
万众齐呼动龟城(因为淄州县城形似乌龟,故而称作龟城)
火树银花惊天地,
疑是银河炸苍穹。
“哇!好看!好看!”
众小娘子拍着小手大叫。
黄巢心想,明年给你们整出烟花来,再让你们惊叫。
在这个缺少娱乐的时代,老百姓以前哪里见过这种热闹的场景?
所以孝水河畔成为了欢乐的海洋。
各个商家也趁机做起了生意,尤其是黄巢发明的各种吃食成为了最受欢迎的消费品。
就连在长安都没有推广开来的黄巢发明的各种新奇衣服也成为了一条靓丽的风景线。
时不时的就看见有身着军装的学生兵从身旁走过,
不锈钢打造的军盔,
紫铜打造的金属扣,
紧身的袖摆,
束腰的扎带,
斜跨的礼绶,
笔挺的裤缝,
锃亮的皮鞋,
摇曳的披风……
处处透着英武之气,处处透着军人荣誉。
每一样都吸引着年轻人的视线,成为了年轻人追逐的新时尚。
同时,各个家族的小娘子们穿着从女子时尚中心购买的各种风格迥异的“妖服”,从身边呼啸而过,让思想保守的老人们不忍直视。
什么旗袍、高跟鞋都已经成为了富家太太小姐们的标配,甚至黄巢搞出的JK都有人敢穿出门。
不过今天太冷了,小娘子们还是更喜欢黄巢发明的高筒靴,没过膝盖的高筒靴只能配着马裤穿,于是在灯市上看腿成为了淄州少年的新风尚。
唐朝对于新事物的接受程度和开放心态,我们现代人几乎不能想象。
今天黄巢的后宫团格外亮眼,因为黄巢怕他们冷,给他们统一穿上了锦帽貂裘和高筒长靴。
再配上各种亮闪闪的配饰,主打一个炫富。
这倒不是黄巢太过于肤浅,而是康小狐狸的娘亲石神奴说胡姬和菩萨蛮就是主人家的脸面,不打扮的华丽一些是在自降身份。
黄巢自然不缺金银玉石什么的,可劲儿造就是了。
这奴婢们都整得富丽堂皇的,小狐狸和小狼也不能亏待了啊,只好更加豪奢。
光是小狐狸戴的头饰上镶嵌的宝石就超过一万贯,真是一个头顶着一座银山逛街的小娘子啊。
再加上,六个小娘子梅兰竹菊各有千秋,一个赛一个的漂亮可爱,所以黄巢一行人就成为了灯市上最靓丽的风景线。
好在淄州的治安在康志睦的重金投入和重拳打击下,异常良好,可以说淄州城的犯罪行为几近绝迹。
用康志睦的原话就是:“淄州城的繁荣谁都不能破坏,我都不行!”
康志睦已经准备在淄州彻底安家了,原来的灵州老家他是不准备回去了,会稽郡王府也交给他哥哥康志达(821年死,原幽州卢龙节度衙前兵马使、检校光禄卿、赠莫州刺史)那一脉继承。
至于他弟弟康志宁已经被他从任检校左散骑常侍、兼左龙武将军知军事的任上弄到了淄州担任淄青镇兵马使。
就连他的结拜大哥原右神策军大将军康全义也被他弄到了义成军担任节度使(下辖黄巢老家曹州、郓州和濮州)。
现在的淄青镇已经形成了事实上的割据,只不过康志睦一直尊奉朝廷号令,又有大佬裴度的约束,所以淄青镇表面上看上去还是一个人畜无害的小白兔。
而且和横海镇成为了江北唯二两个税赋型藩镇,这下朝廷更不敢动康家父子了。
毕竟这两个藩镇加上金龙真人黄巢一年就给朝廷贡献的税赋超过一千万贯,几乎以一己之力养活了整个朝廷,现在谁还敢动他们?
“小郎,小郎,今天这么高兴,人家要作诗,人家要作诗!”
诸葛小狼今天也不跟康小狐狸一般见识,还符合她的提议。
“那我作诗的话有什么奖励?”
黄巢贱兮兮地问。
“我把我的糖葫芦给你吃!”
康小狐狸非常“慷慨”地把沾满自己口水的糖葫芦递给黄巢。
“不要!”黄巢满脸黑线,心说这还是我发明的呢。
“我要玩亲亲,我每做一首诗,你们就一人亲我一下!”
黄巢不要脸地大声宣布。
“切!说得就跟只有你自己会作诗似的,我要是作一首出来,你今晚背着我逛灯市怎么样?”
诸葛小狼见不得他嘚瑟,直接出手掐灭黄巢的非分之想。
“行!你要是能做一首好的,我就给你当马骑!”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