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的深水港正式开始建设,我看着外海停的货船,由于原来的码头太小,根本完全停不进来,如果他们停进来的话,其他的小船就根本无法靠近。
我走进了伙食团,看着港口建设的工人们,仿佛有使不完的劲,伙食团里的人几乎是华夏带过来的,有的在教本地人如何做饭。
伙食团里的人看见我们进来,他们都认识我。
“先生。”
“今天中午吃什么?”
“小米粥,咸菜,这儿的菜太少,我们已经和当地的农户,进行了对接,让他们多种菜,我们直接收购。”
“这样很好,菜源有了稳定,农户也有了收入,两全其美。”我拿起勺子,搅了一下稀粥,里面还有鱼片。
“这个要生姜进行压腥味,我们带来的生姜种子,在农户家进行种植,得到了第一批收获。”
我点了点头,表示认可。
“你们还有没有什么困难?”
“困难吗?有是有,就是精盐的问题。”
“放心好了,这个问题很快就会得到解决,我们准备在大华自治区找一个盐场,生产经营已经致电帝都,让他们带技术工人过来,现在会更快,因为过滤设备这方面,已经可以做成循环使用。”
伙食团的人,听到之后一下笑起来,但是本地的人听到之后莫名其妙。
“那到时候,今年还能卖到五十文吗?”
“卖那么贵干什么?超过二十文就算输。”伙食团的人一下说出来,让本地的学徒惊讶不已。
“师傅,我说的是精盐。”
“对呀,我说的也是精盐。”
“就是这个,师傅。”本地学徒拿起盐罐里的精盐给我们看。
“我们说的就是这种。”这个当师傅的看着自己的徒弟,眼神就有些不太对。
“怎么你还怀疑吗?我们华夏早就没到十五文,现在跟你说,可能突破了你的人思维极限,到时候你就知道,到时候如果是师父骗你,我买五十斤精盐给你赔罪。”
大家听到之后一下笑得更开心,本地徒弟这才知道自己是多么的傻。
“我父亲就是吃毒盐毒死的,他要是活到现在该多好啊。”徒弟有些沮丧,甚至有些落泪。
当师傅的拍了拍徒弟的肩膀。
“那是旧社会,现在是大华自治区,人为什么两个眼睛长在前面,就是要向前看。”
“师傅,徒弟知道错了。”
“好好的学本事,将来独当一面,我们始终是要回华夏的。”看来当师父的。也有他们的苦恼。
第二天,我带着周星辰,他们还有数十名特战队员驾着快艇,沿着大华自治区的海岸线,进行了观察。
大渔镇,这是一个以打鱼为生活来源的重镇。
这个真很奇怪,中间有一条河,房屋铺子在河的两面,我们驾着快艇缓慢地向前,找到一个码头慢慢的停下来。
百姓感到很奇怪,这艘船跟他们的船不太一样,冒着黑烟,还跑得奇快。
这时候,一个人匆匆忙忙的跑了过来。
“诸位,你们找谁?我是南街的街长,负责这一带的治安。”
“我找这儿主事的。”
这个人看着这些士兵。立刻向远处跑去,没过一会儿,肖松德带着几位士兵跑了过来。
“先生?”肖松德很惊讶。
其实,我比他还要惊讶。
“你怎么被派到这儿来?”
“将军说过,这儿是南大门的门户,将来有很多偷渡的人,很容易从这儿上来,要在这儿建一个小型的缉私队,帝都已经答应,给我们六艘快艇。”
我一下恍然大悟。周瑜之看了并不是为庸才,能迅速的想到今后发展到一定地步的时候,这儿应该是为县城或者是市。
“我想找一位对周围比较熟悉的本地人,询问一下哪个地方好建盐场。”
肖松德想了一下,一下就把刚才报信的那位找来。
“你知不知道哪一位百姓,知道周围的地势情况?”
“我父亲呀,你们找他有事吗?”
“你马上找来,直接到衙门,我有事询问他一下。”我看着他离去之后才问肖松德。
“你们这儿一共留下多少士兵?”
“两百名,还在这儿修建了一座小型的军营。”
我们两个边走边谈,周围的百姓静静的观看着,我有时候还同他们打打招呼,询问一下当地的情况。
但是,有一个情况我没有想到。
这些百姓看见我有这么多士兵跟着,还有两个警卫,肯定是个大人物,既然他能跟我们打招呼,那我就问问我们关心的事情。
“这位大人,我能问一下,大渔镇什么时候才能建设,还有我们关心的精盐能不能降价?”
问题一个一个接踵而来。
肖松德正要说场面话,我抬手制止。
“这一次我过来,就是为了寻找一个制盐的地方,刚才街长说他父亲,就是这个地方的万事通。”
“街长的父亲呀,他可是我们这儿打渔能手,”
我同他们七嘴八舌的说的不亦乐乎。突然看见远处的街长带着他的父亲,从人群中挤了过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