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那些原本看似简单的俯卧撑,竟也成了不可忽视的惩罚项目,同学们需在湿润的泥地上完成,甚至数人合力扛起沉重的木桩,一起完成仰卧起坐的挑战。
训练尚未真正开启,仅仅听到总教官的详细描述,便已令人感到一丝茫然与忐忑。然而,也正是这份未知与挑战,激发出年轻人骨子里的不服输精神,促使他们在困境面前愈发团结一致,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一切艰难险阻。
一班,这个被誉为精英荟萃之地的团体,自然成为了众目睽睽之下的焦点。
总教官的声音中透着几分期许:“你们是我亲自带队的班级可别给我丢脸,不然回来全部给我体罚!”
“好的,教官!”
“绝对不丢人!”
“没错,没错!”
话语间,既有压力亦含动力,激发着每位同学心中的斗志。
在总教官严谨的注视下,所有班级成员聚集一处,他郑重宣布比赛规则:全程必须确保每一位队员安全抵达终点,团队整体成绩将以最后一人通过的时间为准。
最终排名将依据时间快慢决定,并结合昨日体能测试的成绩,进行综合评定,胜出者将在最后一天获得隆重表彰。
此刻,所有人整齐排列于起跑线上,面对长达一千多米的泥潭之路,心中不免泛起涟漪。
面对眼前的第一道关卡——三座狭窄摇摆的独木桥,一班的学员们心中既感紧张又满怀斗志。
这是考验团队协作与个人胆量的关键时刻,同时也是对心理承受力的极致挑战。
脚下是望不见底的泥潭,尽管教官们曾承诺过,泥水并不深,但对于未曾亲身体验的人来说,那份未知所带来的心理恐惧往往比实际危险更加令人胆寒。
这短短的一米五米高空,加上五米长的独木桥,看似距离不远,实则看起来是目前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了。
为了确保所有队员都能安全渡过这一关,云铃迅速组织同学分为五个小组,每组十人,形成一种有效的梯队结构。
这样的分配方式不仅考虑到安全性,还提高了效率,一旦有人不幸落水,不至于造成队伍停滞,影响整体进度。
她告诫大家,若有人滑落,无需立即返回救援,应由下一组同伴负责协助,避免因一时冲动而导致更多意外发生,最终拖累整体进度。
随着一声清脆的哨响划破天际,云铃所在的第一小组果断迈出了步伐,踏入泥潭边缘的斜坡,开始向独木桥挺进。
这块倾斜的木板看似脆弱,承载着紧张不安的脚步,发出嘎吱嘎吱的声响,加剧了人们的心理负担。
班班小声的嘀咕:“还挺好玩的。”
猫咪:……
云铃:……
云铃后面是洛晓颖,班班,猫咪,方方 baby,展毅,瞿星尘,陆恒,串串,吴纶。
展毅一踏上独木桥几乎凹陷下去的程度是最深,声音也是最大的。
云铃: (▼ヘ▼#)
而独木桥本身,虽由几根粗壮的支柱固定,却依然会在走动时轻微颤动,加之其特有的摇晃感,更添一份危机四伏的氛围,令人心生畏惧。
最早出发的三组每一步都需小心翼翼,注意力高度集中,尽力避免任何可能导致滑倒的举动。
桥上行进的每寸路程,都凝聚着对自我极限的突破,对未知恐惧的征服。在这一过程中,团队间的默契与信任得到升华,每个人都成为了彼此最坚实的后盾,共同抵御着外界带来的冲击。
第一组,由云铃领军,她们步伐轻盈而稳重,试图在摇晃中找到平衡。每一步的跨越,都像是在与风争斗,与恐惧搏击。等他们这一组的女生都快走完一半的时候,第二组和第三组的人都还没有完全上齐,他们第一组的速度真的很快。
第一组非常顺利的就到达了终点,虽然下来的时候有些颠簸,但是没啥失误,就是所有人的身上就已经有泥点点了,每个人在泥潭中走路都有些艰难。
他们这组女生走到一半的时候,所有人都没有出现失误,但是其他两组就不太让人入管了,所有人看到他们那样感觉其实还好,但是看到第二组,第三组的时候心又被提起来了。
第二组的进展同样引人注目。起初,一切似乎顺利,直到中间一位队员突遇难关,桥身的剧烈摇晃让他失去重心,尽管尽力挣扎仍未能幸免。
然而,他的队友们并没有因此停下脚步,而是加快了节奏,以最快的速度通过,以便尽快为下一轮提供援助。
“加油,不要放弃!”
“没事的,加油,还没有结束呢。”
“加油啊,小心别受伤就行。”
“站起来吧,不会有人怪你的。”
“泥潭只不过1m深,你可是2m的巨人呐,加油!”
第一个落水的同学本来心中充满了自责和懊悔,但是所有人都在鼓励他,无论是教官还是每一个在场的学生没有人责怪他。
等他上岸回到起点的时候,第四组的同学拉了他一把,也是抱了抱他,拍拍肩来安慰他。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