昙摩大师站在神龛前,禅杖轻点地面,袈裟上的千手观音像竟在雨中显灵,每只手都托着不同的法器,却又都散发着同样的慈悲之光。李玄真挥动拂尘,松针组成的屏障自动为经卷遮雨,而他自己却任由雨水打湿道袍,眼中倒映着百姓们虔诚的面容。
“爹爹,水是甜的!”囡囡伸出舌头接雨,小脸上绽开笑容。虎娃尝了尝,果然,雨水带着淡淡的檀香与松针的清冽,仿佛整座灵山都在以甘露洗净世间尘埃。张猎户望着满山的新绿,忽然想起去年被烧毁的祖坟,此刻竟在雨水的冲刷下,露出了刻着“福泽子孙”的碑额——那是他以为永远 丢失的祖坟。
(二)双杖交辉
亥时初,雨势稍歇。昙摩大师与李玄真并肩站在“三才台”上,禅杖与拂尘同时指向天际。两道金光划破雨幕,在云端交织成“心”字形。下方的百姓们,无论是道士、和尚、农夫还是书生,都不由自主地双手合十,或结道印,或诵佛号,或行儒礼,却都在心中默念着同一个愿望:愿灵山永固,众生安康。
“你看。”昙摩大师指向山脚下,只见雨后的溪流中,漂着许多百姓自发制作的莲花灯与孔明灯,灯上写着“佛道同辉”“三教归心”的字样。李玄真忽然轻笑:“当年家师与无嗔大师种下的共生藤,如今终于开花结果了。”
两人的目光落在神龛上的经卷,只见雨水顺着箱沿滴落,在经卷周围形成一个小小的彩虹。虎娃与囡囡正在用树枝在地上画着乱七八糟的图案,仔细看时,竟似是佛道符号的混合体——那是最纯粹的童心对三教合流的诠释。
(三)永恒的回响
子时,雨停了。灵山的夜空格外清澈,银河仿佛触手可及。李玄真与昙摩大师坐在老松树下,听着山风穿过重建的梁柱,发出呜呜的声响,竟似千年前的经声在回荡。
“大师可知,为何当年三教祖师选择在此处论道?”李玄真望着远处若隐若现的灵山峰顶,“因为灵山之灵,不在高峻,而在它接纳每一道溪流、每一棵草木、每一种信仰。就像这雨水,既能滋养道袍,也能湿润袈裟,最终都汇入众生的心田。”
昙摩大师点头:“正如经卷中所言:‘万法归心,心归一处。’今日之后,灵山不再是某一教的圣地,而是天下众生共同的精神家园。”他望向正在篝火旁熟睡的虎娃,孩子的手中还攥着半片刻着太极与莲花的瓦片,“你看那孩子,他不会在乎自己拜的是观音还是老君,他只知道,灵山是能给他安全感的地方。”
晨雾又起时,重建的工地上已响起新的号子声。经过一夜雨水的冲刷,每一块砖石都焕然一新,每一根梁柱都仿佛带着神性的光辉。当第一缕阳光再次爬上灵山峰尖时,李玄真与昙摩大师同时望向对方,眼中都带着了然的笑意——他们知道,真正的圣地,已经在众生心中重建。
山风掠过,佛铃与道钟同时响起,那声音穿过山谷,越过溪流,飞向远方的村庄。这一次,不再是单一的梵唱或道吟,而是交织成一曲和谐的乐章,诉说着三教合流、万法归心的永恒真理。而在这乐章的深处,永远回荡着百姓们质朴的心愿:灵山不倒,信仰不灭,众生同心,天下归心。
喜欢大话灵山请大家收藏:(m.38xs.com)大话灵山三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