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方案制定完,这顿早茶一直吃到中午。
两人又聊了卫星发射的事。对这个计划真能成型,邵六叔也极为意外。
不过知道是采购美国卫星,再由对岸发射,他也没提什么意见。
林祖辉说得很直白,这就是一个风投项目。
24个转接器,代表24个覆盖大半个亚洲的彩色电视台。
他们投资一部分,可以低价拿下一个卫星台。
剩下的转接器还能租赁出去。只要发射成功肯定能赚钱,毕竟除了日本,此时都没有卫星台。
至于失败?
投资哪有没风险的,用上市公司的钱就是了,也不全是自己的。
邵六叔没反对,同意跟对岸谈投资。
等这件事谈完,两人交流了一下近况。
TVB的改革正在缓慢推进,林祖辉之前写的改革计划正在论证中。
六叔想看看亚视的改革成功再说。
林祖辉也没什么想法。船大难调头的道理谁都懂。
TVB此时处于优势地位,没有一定的危机感,想让它自我变革非常困难。
光是董事会就不是邵六叔的一言堂,再加上管理层一大票既得利益者,难度不是一星半点。
林祖辉大致介绍了自己最近正忙的项目。
永辉集团借壳上市,辉全控股要启动最后一轮股权交易,马上还要跟对岸合资电力公司。
最近要筹办金像奖的改革会议。
还跟霍生、鲨胆彤、对岸政府合资一个电子制造集团。他在写招股书,估计下个月要开招股会。
除了翡翠项目没说,基本将近期正在忙的事交代了一下。
邵六叔越听越惊讶。
精力旺盛的人很多,旺盛到林祖辉这个程度的还真少见。
林祖辉这么忙,他也没再拉着他闲聊。
虽然对好几个项目都有兴趣,不过最终他还是克制住了。他这个年纪没必要到处闯了。
只说如果缺资金、需要投资可以找他。
缺人站台也没问题,哪怕只投个几百、几千万他也无所谓。
最终话题还是转到金像奖上,两人聊起了改革方案。
林祖辉的意见就是开放。
先开放自己的市场与人才储备,再接受别国的明星、企业过来赚钱。
好处全是港岛的,无论是哪国也不愿意陪你搞什么文化中心。
捧几个对岸、弯弯、日本、韩国的明星、导演出来。
让这些地方的影视公司从中获利,让他们明星成为亚洲巨星,后面自然会有人跟着学。
在港岛成为巨星,拍一部电影能赚上千万片酬,此时哪个明星能拒绝?
只要能吸引明星、导演、幕后,一切都水到渠成。
两人聊了半天,最终林祖辉跟邵六叔要了几个人。要在港岛办电影节,光靠钱可不行。
此时的邵氏或许已经日薄西山。
但要论起底蕴,整个港岛影视圈,根本没人能绕过邵氏兄弟。
李翰祥、张彻、胡金铨、楚原,把这四个人请来,他们说影帝是条狗,也没人能犟嘴。
邵六叔听着这几人的名字,也没拒绝。
他很清楚,这帮人现在已经过气了,但名声确实够大。
此时楚原还在TVB工作,李翰祥、张彻应该是在弯弯,胡金铨也正闲着。
让这批人回来筹备电影节,名声自然有。林祖辉也足够大方,他自然不怕叫不回来人。
只是又特意加上几个人:刘家良、袁和平、许冠文、徐克、许鞍华。
不能光考虑名气大。虽说这帮人大多离开了邵氏,但也得顾忌嘉禾、金公主怎么想。
加几个跟他们有关的人进筹备会,才显得公平。
这个想法老成持重,而且人多点也好。要是需要踢掉哪个,也不怕没人可用。
林祖辉直接答应了,联系这些人就交给邵六叔帮忙。
两人最终聊到下午才分开。
----
林祖辉跟邵六叔分开后,联系了四眼。
四眼今早从对岸赶回来了,此时正在文华酒店布置宴会厅。
林祖辉正好有空,也去看了一下。
在酒店办宴会,自然不需要他们多烦恼,这里的工作人员都是专业的。
两人看着工作人员布置,顺便聊了今晚的流程。
今晚会邀请一批对辉全有好感,或者有帮助的港府中高层政客,还有些议员参与聚会。
辉全会以60亿港币的估值,进行一轮招股。
预计融资3亿港币,用来和对岸一起投资发电站,与港岛污水处理厂收购项目。
四眼还是有点不爽。这轮招股的估值太低了,简直是在送钱。
“大哥,要不要少融点?”
“这六十亿估值也太低了,我们现在可是垄断企业,还有自己的环保发电技术。”
“真要算估值,我觉得翻一倍都不止。”
林祖辉坐在沙发上,思考着后面如何应对港府的干涉。
他生意越做越大,不可避免要卷入多方利益漩涡。
哪怕他已经很小心翼翼,努力不介入地产、金融、银行业,现在也藏不住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