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娲很快收心将全部心神都投在下一步的动作之中,然后开始了创造生灵的第一步。从她有了创造先天生灵的计划开始,关于生灵的模样有了无数种推算,比如和自己一样的人首蛇身,比如和三族那样的形态等等,但是所有的一切都因为面前的泥胎数量最终被舍弃。在女娲的认知中对于父神的形象是没有十分清晰的概念的,盘古化洪荒之后,他的形象也是以讹传讹的不断变化着,因此女娲对盘古也没有十分具体的形象,但是在她的印象中佑过那么一个生灵,曾经在她的道场盘桓许久。
她不但将血脉锁的知识倾囊相授,更是给自己讲解了灵魂自斩的功法,以及由此导致的可怕后果。说着可能无意,但是作为听者的女娲对此的认知,因为没有切肤之痛的原因,走向了更为高纬的境界。比如自斩血脉获得的无,这是她原本就要创造出无的肉体的灵感来源,更是对于那位的外形,以及此刻在道场外的十二祖巫没有祖巫化的外形的满满欣赏之情。
即便是现在的女娲也很少以人身蛇尾的形态示人,反而化尾为足,基本上朝着那位的外形靠拢,此刻自己的外形和那位的外形也是有着高度的重合,原因也是因为这样的形态是极为方便的。更何况那个来历神秘的鸿钧也是这样的形态居多,因此,女娲最终确定的肉身形态就是参考那位,至于这就是盘古身的事实,她并不知道也完全没有兴趣知道。
女娲开始取出一部分泥胎,开始用自己的双手按照记忆中彭古的形态开始捏了起来。先天生灵少有阴阳,虽然可以大致定义一番,但是很多先天生灵都是雌雄同体的抱一形态,原因就是很多先天生灵都极为孤单,有的整个洪荒有且只有一个,比如魔猿!比如凤主!
但是,女娲毕竟和伏羲的道韵交融了很长的时间,不自觉的就有了阴阳的概念,并且一开始就成对的捏出了一男一女的形态,然后开始尝试将泥胎生灵化的改造。
首先必须创造出完整的内循环,只有这样才能承载血脉!还要创造出外循环,只有这样才能让几乎没有任何实力的生灵可以借助外界的能量活下去。
外循环的创造还是比较简单的,皮肤成为第一个被改造出来的身体器官,遍布泥胎全身。这个看起来没有多少防御力的存在,却是人族最大的屏障,将泥胎内外隔绝,只有这样才能进行后续的改造。至于五官,女娲可没有多少心思在此,简单的勾勒几下就算完事了,因此,人类的五官的防御等级是身体所有组织中最弱的一部分,可以说稍微有些动静,最先受到攻击的必是囊括五官的头部,原因就在于此!
至于外循环的其他部分,就是所谓的五脏六腑,按照女娲对于无数生灵的研究,将之一一造化出来,可以吸收气的皮肤和从外界摄取能量的消化系统,一内一外互为表里。人族后期追求的先天的就是餐风饮露,这是对皮肤吸收能量的追求!但是因为人族的创造最开始就是朝着最弱的生灵设计的,皮肤的吸收功能从最开始就被关闭了。
女娲对此也没有多少算计,只是因为在她的眼中,无论能够直接吸收灵力对于她而言都没有这方面的概念。她可是先天生灵,从被造化出来之后这就如同本能一般,有什么好特别在意的?但是,被他创造出来的人族显然不具备这样生来就自动匹配的能力,因此需要修道,这也是太上和元始、通天可以依附人族创教的原因所在,不如修炼之途的人族,即便先天人族也是整个洪荒最弱的菜鸡,没有大能庇护的结果就是被创造出来的日子就是他们的末日,完全无法适应现在高浓度的灵力环境,可以说死都不知道自己怎么死的就没了。现在的女娲对此可是没有多少概念,她沉浸在创造的活动中,显得极为的亢奋。
外循环被创造完成之后,泥胎被女娲置于地面,然后泥胎因为高度的原因无法笔直的站立,因此女娲又按照对于后天生灵的研究之后的发现,开始用手从泥胎内部捏出骨骼,最后将他们双腿微微张开,这才让他们站立起来。女娲长出来一口气,对着面前的泥胎出神许久,然后开始内循环的构造。
所谓的内循环,就是血脉!血是生存之基,脉是发展之重。血脱胎于血脉锁,先天生灵的血可不都是红色的,但是女娲依旧选择了红色,这是当初锻造出来的泥垢的一种底色,之所以女娲选定用红色的原因,是因为那位自斩灵魂的人言说到血脉的时候,尤其是血脉锁的时候满眼的恐惧,眼珠子都血红一片!下意识的女娲认为血红色就应该是血的颜色,代表着敬畏和恐惧,生存本身就是对于父神造化的洪荒最深的敬畏,还有截至现在无数生灵消失在时间长河之中的恐惧。女娲更是让这种对于血液的恐惧在后续的造灵的时候,将之固化在其中。所有人对于血液与生俱来的恐惧,就这样被定了下来。
至于脉的创造,涉及到了整个造化生灵的根本,就是将自己研究好的最终的万族生灵的血脉的融合体,摹画进入眼前的泥胎之中。这是一场极为耗时又无比精细的工作,并不是可以一蹴而就的。后世黄帝结合历代巫医、神农氏的药理、医理最后将之归纳称之为经脉或者脉络!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