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生屏障的光芒如鎏金潮汐般漫过九域的崇山峻岭,淌过源初界的灵丝丛林,拂过法则新域的创法根原野,将原本各自独立的域界连缀成一片璀璨无垠的星河。林风立于跨界驿站的最高了望台上,断水剑穗的并蒂莲虚影与屏障的光流交相辉映,映出无数灵根穿梭往来的热闹图景:九域的岩灵根驮着源初界的风灵丝登上悬浮的虚空星船,法则新域的创法根幼苗亲昵地趴在全极灵根的枝桠上,认真学习着演化之术;就连曾弥漫着孤寂的遗忘之海,灰雾也变得温顺柔和,化作一只只载运记忆残片的小船,在屏障的光流中悠然漂流,仿佛在诉说着被铭记的过往。
“机械环实时监测显示,全域灵根的‘共生适配率’已提升至七成。”叶灵的机械环悬浮在驿站中央的星图旁,投射出一幅动态流转的域界融合图,图中不同色彩的光流代表着各域灵根,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相互渗透、交融。“跨界贸易的灵根商船已开通十三条固定航线,两界修士合作建立的‘灵根学宫’也迎来了第一批跨域弟子,连向来保守的归魂宗,都开始公开传授‘共生灵根培育术’了。”她话锋微转,指尖轻点星图,几处闪烁的红点骤然醒目起来,“但这些区域的灵根适配率仍低于三成,并非源于灵根本身的排斥,而是‘适配知识’的匮乏。比如这片九域与元初界的交界地,岩灵根不懂如何与元初界的混元气灵根共处,硬生生将本可互补的共生,变成了争夺地盘的对峙。”她调出一段实时影像,画面中两族灵根正隔着一道无形的界限相互戒备,“学宫的先生们提议编写一部《全域共生大典》,系统整理不同灵根的相处之道与适配法则,可大典的最后一卷‘未知域界适配篇’始终空缺——我们对更遥远宇宙的灵根,依旧一无所知。”
阿牛扛着雷锤,正帮一群跨域灵根搭建“共生棚”。棚顶用九域的灵竹交错搭建,韧性十足;棚壁缠着源初界的光丝,既能遮阳挡雨,又能透进柔和的天光;地面则铺着法则新域的星砂砖,能随外界温度自动调节冷暖,舒适宜人。他手中雷锤的星纹与棚架的灵根产生共鸣,让不同域界的灵材完美咬合,比任何灵胶黏合得都要牢固。“风哥,它们又在‘吵架’呢!”阿牛的声音裹着星砂摩擦的细碎声响,指着棚下两株闹别扭的灵根——九域的火灵根嫌元初界的水灵根“太湿冷”,水灵根则抱怨火灵根“太燥热”,本是能水火相济的绝佳搭档,偏偏闹得不可开交。“我给它们讲了我们第一次组队猎杀凶兽的故事,火灵根才勉强同意离水灵根三尺远,水灵根也答应不往火灵根身上乱喷水了。”他突然蹲下身,将雷锤往地面轻轻一顿,一道温和的雷光炸开,在两株灵根间织出一道细密的“调和纹”,“学宫的先生说‘距离产生美’,我让雷光当它们的‘小篱笆’,既能避免直接冲突,又能悄悄传递彼此的能量,让它们慢慢习惯对方的存在!”
君无痕的离火剑斜插在灵根学宫的演武场中央,剑刃跳动的金红火焰与场边的“共生试炼阵”遥相呼应,阵中不时传出灵根碰撞的清脆声响——那是跨域弟子们在练习如何配合使用灵根术法:九域的冰灵根弟子与源初界的雷灵丝弟子组队,前者以冰墙精准困住虚影凶兽,后者借雷丝发动致命攻击,配合愈发默契。“离火剑的火焰中,多了一丝‘引导之力’。”君无痕望着阵中一对仍在磨合的弟子,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欣慰,“《渠守残卷》补全的最后注脚‘共生非天成,乃习而成之’,说的正是这种磨合的过程。影域的灵体们已根据试炼数据,制作出‘灵根适配罗盘’,能依据不同灵根的属性,推荐最适合的合作方式。就像这对冰雷组合,罗盘早就算出‘冰困雷攻’是最优解,只是他们还需要时间建立信任。”
苏姨娘的镇水灵珠悬浮在学宫的藏书阁中,柔和的蓝光漫过一排排新上架的典籍——《跨域灵根食谱》《共生灵植病虫害防治大全》《不同域界灵根节日庆典汇编》,其中最显眼的是那本摊开的《全域共生大典》。书页上,修士们用灵墨工工整整地记录着各自与跨域灵根相处的心得,旁边还贴着灵根们用能量画出的“示意图”:有岩灵根与风灵丝握手的简笔画,有创法根给全极灵根挠痒的涂鸦,字里行间、画中笔端,都充满了生动的暖意。“父亲的《域界杂记》被当作大典的序章,收录了最初关于灵根共生的猜想。”苏姨娘的声音随着书页翻动的沙沙声起伏,镇水灵珠的蓝光将大典最后一页空白照亮,“这里本该写下‘共生的终极形态’,可父亲当年未能完成。如今看来,终极形态或许并非某种固定的模式,而是像这空白页一样,永远为新的可能留着位置。”她望向窗外,一群来自未知域界的星灵根正好奇地扒着窗台探头探脑,眼中满是对新世界的向往,“就像这些新朋友,它们的到来,又会给共生带来多少新的故事呢?”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