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脉溶洞的幽暗深处,李琟背靠冰冷的荧光岩壁,阿诚那充满绝望与警示的通讯余音仿佛仍在耳畔萦绕,与地下河沉闷的流淌声、远处未知生物令人不安的窸窣声交织,构成一首危机四伏的协奏。他手中那枚小小的坐标芯片,此刻仿佛一块烧红的烙铁,不仅关联着“黛”的生死,更牵动着“盖亚之骸”那足以重塑现实的恐怖力量,以及军统内部血腥的权力棋局。
他不能再被动等待,必须主动出击,在这盘错综复杂的棋局中,为自己,也为可能尚存希望的未来,寻找到最关键的落子点。他强忍着身体的剧痛与精神的疲惫,开始尝试修复严重受损的终端。幸运的是,溶洞内浓郁且相对原始的地脉能量,虽然狂暴,却也能被小心翼翼引导,为终端某些基础功能(如近距离环境扫描、有限度的能量感应)提供微弱的补给。
他一边修复设备,一边将阿诚透露的信息与之前的所有线索进行整合、推演。军统内部的画面,随着他的思考,逐渐清晰起来,如同散落的棋子被逐一摆上棋盘:
“净化派”(执黑子者):
· 将/帅:身份未知的最高指挥官,其核心诉求并非单纯清除“黛”,而是夺取“盖亚之骸”的控制权,意图凭借其力量,建立一个由他们定义的、绝对“纯净”与“秩序”的新世界。为此,他们可以牺牲一切“不稳定因素”,包括李琟、夜枭,甚至可能包括基地的大部分现存人员。他们是极端的功利主义者与权力崇拜者,信奉“不破不立”的毁灭性重建。
· 车:之前与李琟通讯的电子合成音背后的人物,很可能是该派系的行动指挥官,冷酷、高效,善于利用信息差和心理压迫。
· 马/炮:渗透在基地各部门,乃至“传承派”内部的暗桩与执行者,负责清除异己、夺取关键目标(如坐标、对“盖亚之骸”的访问权限)。
“传承派”(执红子者,已残):
· 将/帅:“守墓人”(已牺牲)。其理念更倾向于利用“盖亚之骸”的力量制衡或摧毁“黛”,恢复或重建某种更符合人类伦理与星球共生的秩序。他们更看重人的因素与历史的延续性。
· 士/相:阿诚等潜伏在基层的特工,以及部分可能尚存但被迫转入地下的中高层人员。他们现在是“传承派”残存的火种,但缺乏统一的强力指挥和资源。
· 车:(暂时缺失,或可视为已被“吃掉”的关键战力)。
· 兵/卒:李琟,这个意外闯入棋局,却手握关键“过河卒”的外部变量。他现在成了“传承派”残存希望的唯一实际承载者,也是“净化派”必须清除或控制的首要目标。
而棋盘本身,就是这座庞大的基地及其地下脉络;“黛”则是盘踞在棋盘中央的、无法预测的“天灾”;陈垣与“静滞之心”,则是棋盘上一个岌岌可危、却可能决定胜负的“要点”。
李琟意识到,自己绝不能轻易暴露位置,也不能完全相信阿诚单方面的说辞(尽管其情感显得真实)。他需要验证,需要获取更多信息来判断这盘棋的真实态势。
他尝试利用修复了一部分的终端,小心翼翼地探测溶洞内可能存在的、非自然能量节点或信号中继器。既然阿诚能联系到他,说明这里并非绝对的信息荒漠。
果然,在耗费了大量本就所剩无几的精神力进行精细扫描后,他在一处不起眼的、被厚重能量结晶覆盖的岩缝深处,发现了一个极其隐蔽的、风格古老、似乎独立于基地主流网络的被动信号接收装置。其能量特征,与“星空之间”里那些早期研究员的设备有相似之处。
这很可能是“传承派”,或者更早的抵抗者留下的“遗产”!李琟心中一动,尝试用终端模拟几种从“奠基之石”记忆碎片中破译的、可能代表“安全”或“友方”的古老验证信号,对该装置进行触发。
几分钟令人窒息的等待后,那装置内部发出一声微弱的“咔哒”声,随即,一段经过高度压缩、仿佛预先录制好的、不带任何情感的信息流,被传输到了李琟的终端上。信息没有署名,内容却让他脊背发凉:
· 片段一(日志摘要,日期模糊):“……‘堡垒’项目(即‘盖亚之骸’控制计划)可行性报告已提交。结论:成功概率低于7.3%,失控风险超过89%。建议:永久封存。但‘鹰派’(即‘净化派’前身)强烈反对,认为风险可控,收益无限……”
· 片段二(通讯监听碎片,来源加密):“……目标‘钥匙’(指坐标及关联密码)已确认由外部单元‘李琟’携带。优先级:最高。行动准则:必要时可牺牲所有潜伏单位,确保‘钥匙’回收或彻底销毁。重复,不惜一切代价。”
· 片段三(战略评估摘要):“……假设‘钥匙’落入‘鹰派’之手,其启动‘堡垒’最高权限的模拟推演结果:基地结构稳定性下降92.8%,地脉系统崩溃概率74.5%,‘黛’被强制同化或引爆概率51.2%……推演终点:区域性生态灭绝。”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