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他第一次,在专业领域,对“青鸾”的非传统方法表示了有限的认可。
他们开始利用这种新技术,尝试“询问”碎片一些关键问题。他们模拟出“黛”全力攻击时的能量特征,碎片立刻生成出代表“致命威胁”、“规则侵蚀”的紧急代码。他们模拟出“权限枷锁”的逻辑悖论点,碎片反馈出“脆弱”、“可解”的标识。
这些信息,与军统通过其他渠道获取的数据相互印证,甚至补充了许多缺失的细节。更重要的是,它们带有李琟亲身经历的、无法伪造的第一视角质感。
技术的突破,不在于制造了多强的武器,而在于找到了一种与逝者残响对话的新方式。这方式建立在对其存在形式的深刻理解与尊重之上,建立在将技术从冰冷的“提取”工具,转变为温暖的“沟通”桥梁之上。
“烛龙”项目,这台最初只为获取情报而开动的冰冷机器内部,因这技术的突破,悄然滋生出一丝名为“理解”的温度。
而那颗情感的“种子”,在这精心营造的“温室”中,似乎……真的在开始某种极其缓慢的、超越所有人预料的生长。
(结尾)
从粗暴的抽取到细腻的共鸣,技术的突破源于视角的根本转变。将情感的碎片视作能对外界做出反应的活体种子,通过微调能量环境观察其应激编码,从而破译出来自灵魂深处的无声证词。这不仅是信息的获取,更是一种跨越生死的对话。冰冷的仪器与温暖的人性在此刻找到了交汇点,而那颗被小心守护的种子,在理解与尊重的灌溉下,是否真的能打破常理,萌发出新的奇迹?技术的边界已被拓宽,而生命的韧性,或许远超想象。
喜欢沪上奕请大家收藏:(m.38xs.com)沪上奕三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