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会内出现了一瞬间的寂静。
几位灭世神面面相觑,都能看到对方眼中的那一抹错愕和……了然。
错愕于墨清这效率和他那“顺手”的程度。了然于这确实是那个研究狂魔兼战斗疯子能干出来的事。
“看来……”最初皱眉的那位灭世神缓缓开口,语气带着一丝玩味,“我们的墨清大师,是把剿匪当成……采集材料路上的热身运动了?”
将时间的指针拨回到几天前。
灵宗本星,军灵阁深处的研究室内。墨清的本尊与身着青衣的第二元神,正全神贯注地优化着一项全新的技术——傀儡法身。
此前,墨清交给洛晓羽用于陪伴和保护叶蝶的那具傀儡之身,便是此项技术的早期验证品,但其中存在一个关键的技术瓶颈尚未完美解决:能源转化技术。
对于传统的傀儡而言,它们可以通过吸收外界灵气来维持最基础的运转。然而,一旦战斗强度稍微提升,超出了基础维持的范畴,傀儡就必须动用其内部存储的能源核心。问题在于,传统傀儡的能源转化效率极其低下,将存储的能量转化为实际战斗力的过程,损耗巨大。
墨清开发的傀儡法身技术,在能源转化效率上相比传统傀儡有所提升,但仍然远远达不到哪怕最普通灵圣修士自身能量运用的下限效率。这就导致了一个尴尬的局面:傀儡进行任何稍微激烈一点的战斗,本质上都是在疯狂地“烧钱”,消耗着珍贵的高纯度能量结晶。
灵宗之前并非没有研究人员尝试优化过此技术,但效果始终不尽如人意。加之后来,灵宗在AI技术和无人机械单元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这些新技术制造出的战斗单元,虽然灵智上限或许不如高阶傀儡,但在成本、量产性、能源利用效率和指令执行效率上,形成了对传统傀儡技术的无情碾压。市场是残酷的,傀儡技术,尤其是追求高度拟人化和独立作战能力的傀儡,其生态位被严重挤压,被迫退出了主流市场。
如今市面上流通的绝大多数所谓的“傀儡”,早已不是那种能拥有自我意识、独立判断并作战的构装体,而是更接近于可供修行者进入其中进行驾驶、操控的“人形机甲”。
墨清的傀儡法身技术,其核心原理,正是试图将这类“驾驶型傀儡”的驾驶员,从一个完整的人,替换成修行者的一缕分离出来的意识。这样既能保留一定程度的主观能动性和战术灵活性,又能避免让修士本体亲临险境。
然而,最大的技术难点也随之而来:当驾驶员是完整的人时,他们控制傀儡如同操控一件复杂的法宝,能量主要由驾驶员自身提供,转化效率取决于修士自身的功法。可当换成一缕意识来驾驭时,就必须为傀儡额外加装一套强大且高效的供能系统。
墨清已经在能量线路的结构优化上做到了极致,图纸上的设计近乎完美。现在,突破瓶颈的关键,在于找到一种能够承受并优化“灵气自然奔流”过程的特殊材料,用以构建核心的能量通道,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在传输和转化过程中的损耗。
然而,一个现实的问题摆在眼前:无论是墨清的本尊还是青衣第二元神,都因为其无可替代的重要性,被灵宗高层下了严令,严禁离开灵宗本星,以免发生意外。
为了解决材料搜寻的问题,墨清不得不再次动用他尚未完全成熟的技术。他炼制出了又一具傀儡法身,并将其派往灵宗统治下的各个大世界,去寻觅那可能存在的、符合要求的理想材料。为了支撑这具法身可能遇到的战斗消耗,墨清奢侈地使用了一颗“源水神晶” 作为其核心能源——这再次印证了傀儡战斗就是在“烧钱”。
而这具携带着珍贵能源、穿梭于各大世界寻找材料的傀儡法身,在路途中,难免会遇到一些不长眼的流寇。对于这些敢于挡在科研道路上的障碍,墨清的处理方式简单而高效:顺手碾碎。
于是,在灵宗最高军事议会为此感到些许头疼之时,墨清早已在用他自己的方式,“顺手”为维护灵宗内部的安定,贡献着一份独特的力量。
这一次,墨清操控的傀儡法身,在途经一个较为偏远的大世界时,恰好遭遇了当地守军正在与一名极其难缠的流寇鏖战。那流寇身形诡异,功法路数带着一种不属于主流修行体系的邪异,竟能与数倍于己的守军周旋许久而不落下风。
墨清本不欲多管闲事,但那流寇的战斗方式引起了他一丝研究者的好奇。傀儡法身介入战场,以远超对方理解的力量层级,轻易将其制服、俘虏。在搜查其随身物品时,墨清从流寇贴身的储物袋中,搜出了一张材质奇特、触手冰凉、上面绘制着扭曲而古老符文的面具。
当傀儡法身的感知聚焦在这张面具上时,远在灵宗本星研究室内的墨清本尊,瞳孔骤然收缩,周身的气息瞬间变得冰冷刺骨!
“……连接祖神的面具……”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