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星舰进入“道星”的引力范围时,青林看到了毕生难忘的景象:所有环形山的玉石都在发光,将“道星”包裹成巨大的瞳孔,而瞳孔的中心,立着块与老者草庐里那块完全相同的竹简——三千年的时光,在星际尺度下不过是瞬间的倒影。
“道星”居民没有现身,只是通过星舰的通讯系统传递信息。他们展示了宇宙的“起源韵律”:大爆炸瞬间产生的引力波,频率与《道德经》“道生一”的发音频率完全相同;暗物质的分布图谱,与八卦图的阴阳消长规律完美吻合。
“你们是第73个抵达的文明。”信息里写道,“前72个都困在了‘知’里,以为掌握规律就是终点。但‘道’的乐趣,在‘行’里——就像你们的古人说的‘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宇宙的探索,永远始于当下的一步。”
青林在“道星”的环形山里,找到了老者留下的最后一件“器物”:一台用星尘和陨石打造的“韵律仪”。当他将地球的晶体样本放入仪器时,整个“道星”开始共鸣,玉石上的纹路投射出无数平行宇宙的影像——在有的宇宙里,人类困在“有”的执念里,最终被自己创造的物质吞噬;在有的宇宙里,人类困在“无”的空想里,放弃了探索的脚步。
而在我们的宇宙里,影像定格在青林站在草庐的那个夜晚。老者的竹简上,正在自动书写《道纪经》的最后一章:“道在蝼蚁,非道小;道在星辰,非道大。道无大小,在观者之心。心若广大,蝼蚁亦是星辰;心若精微,星辰亦是蝼蚁。”
离开“道星”前,青林将陨石晶体留在了环形山的中心。它会继续收集宇宙的韵律,等待下一个“磨镜者”的到来。星舰返航时,AI突然接收到来自地球的紧急信号——全球的能量节点再次同步闪烁,这次的频率,是新生儿的心跳与猎户座旋臂的旋转频率完美叠加。
青林站在舷窗前,看着“道星”渐渐变成星海中的一点。他想起老者说的“周行而不殆”,星舰的航线图突然在脑海里清晰起来:从地球出发,到“道星”,再返回地球,看似是循环,实则每次航行都在拓展认知的边界——就像《道纪经》的文字,看似静止,实则在每个读者的心中,都生出新的含义。
当“昆仑”号穿越小行星带时,青林发现那些曾经杂乱的小行星,此刻正按照某种韵律排列,形成的图案既是他掌心的纹路,也是“道星”的瞳孔。他突然笑了,原来所谓的“磨镜之法”,不过是让他明白:宇宙一直在对我们“说话”,用蝼蚁的脚步,用星辰的轨迹,用五千言的竹简,也用此刻星舰引擎的轰鸣。
而我们要做的,只是静下心来,倾听这跨越时空的和弦——因为我们既是倾听者,也是这和弦里,最动听的一个音符。
喜欢未来星空记请大家收藏:(m.38xs.com)未来星空记三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