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鸣三遍时,青林被一阵奇怪的嗡鸣声吵醒。
草庐中央的石台上,那只木鹊正展开双翅悬浮在空中,羽翼振动的频率恰好与窗外启明星的闪烁同步。姬班蹲在旁边调试着什么,手里的竹尺在木鹊背上轻轻敲击,发出的声音像是某种摩尔斯电码。
“它在跟星星说话呢。” 姬班头也不抬,往木鹊嘴里塞了片梧桐叶。叶片接触到内部的机械结构,立刻化作一道绿光射向夜空,“昨夜你睡着时,它带回了些东西。” 他掀开墙角的木箱,里面堆满了巴掌大的竹片,每片都刻着不同的星图。
青林拿起一片竹片对着晨光细看。竹纤维在显微镜模式下呈现出规则的量子点排列,像是天然形成的存储介质。他把光谱仪贴上去,屏幕上瞬间涌出海量数据——那是猎户座星云的详细图谱,包含着人类需要发射五十颗卫星才能收集到的信息。
“这些是‘天信’。” 姬班嚼着块麦饼,指节敲了敲木箱,“每月初三,北斗会把这些图投到泰山的崖壁上。我照着刻下来,就能知道下个月的风向。” 他突然指着青林的手腕,“你那镯子倒是精巧,上面的纹路像极了银河。”
青林下意识捂住手表——那是块太阳能运动表,此刻表盘上的星图正与竹片上的图案产生共振。他突然明白为什么昨夜木人会需要“芯片”,这些先秦的造物根本不是简单的机械,而是能与宇宙产生交互的终端。
早饭后,姬班带着他去了城外的作坊。那是间半埋在地下的石室,入口用整块巨石封堵,石缝里嵌着的桃木片在阳光下泛着金属光泽。姬班按动石壁上的凸起,巨石竟缓缓滑开,露出里面琳琅满目的发明:会沿着河道自动测量水深的木船,能根据土壤湿度播种的耧车,还有架翅膀展开足有三丈宽的木鸢,翅膀上的羽毛是用某种半透明的材料制成,阳光透过时能在地面投射出星轨图。
“这鸢能飞七日七夜。” 姬班抚摸着木鸢的尾翼,那里刻着行细密的小字,“去年我派它去东海,带回了蓬莱山的雾气。” 他掀开旁边的陶罐,里面的白雾接触到空气立刻化作无数细小的光点,在空中组成鲸鱼的形状——青林认出那是座头鲸的声波可视化图像,而这些光点的排列方式,与现代声呐系统的频谱图完全一致。
石室内壁上满是凿痕,组成一幅巨大的星图。姬班用沾了朱砂的手指点着猎户座的位置:“这里藏着个大秘密。我算过,再过三千年,会有颗星子撞到那里,到时候天会裂道缝。” 他画的裂缝位置,恰好是现代天文学预测的仙女座星系与银河系碰撞的路径。
青林突然想起背包里的应急卫星电话。他悄悄开机,信号格竟奇迹般地满了——石室顶部的岩层里,镶嵌着无数细小的水晶,组成了天然的信号增强器。通讯记录里突然多出一条未读信息,发送者显示为未知,内容却是行熟悉的二进制代码,翻译成汉字正是《鲁班经》里那句“木里藏天地,榫中锁阴阳”。
“你在看什么?” 姬班突然凑过来,鼻尖几乎碰到屏幕。青林慌忙关机,却被他按住手腕:“别藏了,我知道你不是这个时代的人。你身上带着‘未来’的气息,就像这木鸢带着风的气息。” 他转身从石柜里取出个巴掌大的木盒,“这个给你,或许用得上。”
木盒是用七片不同的木料拼成的,没有任何榫卯却严丝合缝。青林接过时,盒底突然弹出根细针,刺破他的指尖取了滴血。盒子瞬间亮起红光,内部的隔层自动展开,露出块刻着他DNA序列的玉片——那玉片的材质,与他实验室里用于存储量子数据的超导晶体完全相同。
“三千年后,若你见到有人能劈开雷击木,就把这盒子给他。” 姬班的眼神突然变得清明,丝毫不见平日的随性,“告诉那人,‘心’不是木头做的,是星辰做的。”
雷击木心
第七天夜里,青林被雷声惊醒。
姬班正站在石室中央,手里举着柄青铜斧,对着块半人高的木头。那木头通体焦黑,正是他说的雷击木,表面的裂纹在闪电映照下像极了大脑皮层的褶皱。石室外狂风大作,雨点打在木鸢翅膀上,发出密集的噼啪声,像是在倒计时。
“时辰到了。” 姬班的声音盖过雷声,“北斗的第七颗星正好在头顶,这时候劈开会有奇迹。” 他把斧头塞给青林,“你来劈,你的‘天铁’能引雷电入木。”
青林握住斧柄的刹那,全身的汗毛都竖了起来。光谱仪显示,雷击木内部的水分在雷电作用下变成了等离子态,而那些裂纹的走向,与人类大脑的神经网络完全吻合。他突然明白姬班要做什么——他不是要做木人的心脏,是要做一台木质计算机。
第一斧下去,木头发出刺耳的嗡鸣。裂痕里渗出银白色的液体,落地后立刻化作无数细小的齿轮,在地面上组成完整的太阳系模型。姬班抓起一把齿轮往木人胸腔里塞,那些齿轮竟自己找到了对应的卡槽,开始缓缓转动。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