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夜白吃了舒服的一顿,小夏装了些凉皮和新做的酱给青玉带着,心满意足的走了。
陆寒野还有事也先行离开。
村里有好奇的,人前脚刚走,后脚就来了,问小夏是什么人。
“小夏现在真是出息了,认识许多镇上的贵人,你也帮我留意留意,有合适的给我闺女介绍一个。”
“对啊,小夏,如果你镇上的铺子要人,喊我儿子,他能吃苦,做事也勤快。”
“行,婶子,我都记着。对了,你们待会跟其他一起做粉丝的人说下,下午来我家一下,这批粉丝不正好做完了吗,我先把工钱结给你们,后面有后面再算。”
“晚点给也没事,我们又不急。”
嘴上这么说,但婶子们一个个高兴的不行。
“好啦,去吧,瞧你们乐的。”
下午,王凤英她们回来,尝了小夏做的凉皮,一个个赞不绝口。
“这天热的人一点胃口都没有,最近来吃酸辣粉的也少了,小夏你这个凉皮肯定会好卖。”
“恩,好吃,酸辣开胃,做起来也方便,都不用开火,拌一拌就行。小夏明天咱们就开始卖这个吧。”
“行,正好之前存了不少面粉,不过还是要买一些,不然不够用,再买点绿豆,发些豆芽,这个放点豆芽更好吃。”
“好吃,小夏你什么时候建房子,我都迫不及待想搬过来了。”
顾郎中也在,最近天越来越热,山上蛇虫多,他带着花花、小舟他们在家炮制药材,一日三餐就在小夏家里吃,不过他也不是白吃,硬塞了100两银子给王凤英,按他的话讲,就是家底都给小夏了。
刚才因为沈夜白在,这是个人精,他待在后院就没出来。
这次小夏受伤也多亏了顾郎中,经过这么长时间的相处,小夏觉得顾郎中这个人挺好的,性格大大咧咧,医术水平很高,家里有个郎中也方便很多。
正好顾郎中又孤身一人,上次她就跟顾郎中提了一嘴,问他建新房的话愿不愿意搬过来一起住。
顾郎中立马答应了。
“我准备8月过完,天气凉快一点的时候开工。”
“小夏在家吗?”
门口有人喊,小夏起身过去一看,都是来结工钱的,个个脸上带着笑,大太阳晒的一个个脸上都是汗。
“你们也太着急了,这大太阳的,也不怕晒。”
“嘿嘿嘿。”有婶子打趣,“领钱肯定得跑快点,太阳算什么,下刀子也得来。”
“哈哈哈哈。”
大家伙笑成一团。
小夏赶紧把人让进来,又把自己泡的凉茶端出来,“你们自己喝,我泡的凉茶,我先去拿账本。”
院子里一会就站满了人,叽叽喳喳的跟王凤英打招呼。
“凤英你现在是真享福了,闺女这么有出息。”
“是啊,闺女多贴心啊,要我说养闺女比儿子好多了,你看看这一个个的,都能挣钱贴补家里。”
人群里有不少是没出嫁的闺女,还有小媳妇。
听了这话眼神亮晶晶的,以前她们是家里吃闲饭的,现在她们也能挣钱啦。
小夏从屋里拿出账本,“这次红薯粉头带尾一共做了46天,我按30文一天的工钱给大家,就是1380文,凑个整,就是1400文。”
“天啊,小夏你这给的也太多了吧。”
“跟男人在外面累死累活的工钱一样,小夏,以后有活一定要喊我。”
“嘿嘿嘿,我家三个,就是4两多,我的天,我的天,4两多啊,我做梦都不敢这么做。”
“小夏以后我就跟你干了,绝对不偷懒。”
“都别急,按账本上的来,一人一份,少不了大家的。”
小夏搬来长凳,把账本摊开。
许婆子站在最前头,手里攥着纳了一半的鞋底,之前卖野菜她已经攒了一些,再加上这次做红薯粉的工钱,她的小孙子可以去学堂读书了。
“小夏多亏你了,不然我孙子哪有钱去读书。”
后面是个小媳妇,怀里抱着刚满周岁的娃娃,接钱的手都在发抖,说话的声音带着哭腔,“小夏,这是我这辈子头回挣着钱,以前我男人总说‘你在家里带娃享福又不挣钱’,现在我也能挣钱了。”
年轻的新媳妇翠儿站在后面,脸红红的,她婆婆管的严,男人挣的钱都交给了自己老娘,平时一文钱她都得伸手要,没想到有一天能拿到一两多银子。她小心翼翼的把钱放进绣着桃花的荷包里,紧紧攥着,嘴角咧开,露出两个浅浅的梨涡。
院子里热闹起来,大家七嘴八舌的规划着钱的用途。
要买米的、买布的、存起来给儿子娶媳妇的……
挣钱的喜悦感染着每个人,今天的大山村除了少数人家,整个一片喜气洋洋。
李秀儿娘家的钱,小夏直接给了她。
三个人一共四两多银子,秀儿当即决定回家一趟,想让娘家人也高兴高兴。
张老大套驴车送媳妇。
来到李家村,村民们热情的不行,看到张老大纷纷打招呼,还往车上塞了不少菜。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