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深夜的抉择
电梯门缓缓合上,倒映出林晓妍略显疲惫的身影。指尖残留着咖啡馆里拿铁的余温,耳边似乎还回响着陈曼最后那句话的尾音——“星途资本的大门,永远为你敞开,给你七十二小时考虑”。数字跳动的瞬间,电梯抵达十八楼,“叮”的一声轻响,打破了楼道里的寂静。
掏出钥匙插入锁孔,转动时发出轻微的金属摩擦声。推开门,迎接她的是一室熟悉的清冷。玄关的感应灯自动亮起,暖黄色的光线勾勒出鞋柜上摆放整齐的拖鞋,那是顾宇轩特意为她准备的,柔软的鞋底贴着脚心,却驱散不了心底蔓延开来的寒意。她换好鞋,将包随意扔在沙发上,没有开灯,径直穿过客厅,走向书房。
书房的门是厚重的实木材质,关上时隔绝了外界所有的声响。她摸索着按下墙壁上的开关,暖白色的灯光从天花板的吸顶灯中倾泻而下,照亮了书桌、书架,以及那些堆积如山的专业书籍。房间里弥漫着淡淡的墨香和纸张的陈旧气息,这是她最熟悉的味道,曾无数次在深夜给予她慰藉。
她走到书桌前,拉开最底层的抽屉。抽屉深处,压着一个深灰色的文件夹,边角已经有些磨损,显然是被反复翻阅过。指尖触碰到文件夹的瞬间,林晓妍的动作顿了顿,像是在触碰一段尘封已久的往事。她深吸一口气,将文件夹缓缓抽出,放在桌面上。
文件夹没有锁,只是用一根黑色的皮筋简单捆着。解开皮筋的那一刻,仿佛打开了潘多拉的魔盒,那些被刻意压抑的记忆,如同潮水般汹涌而来。她先拿出了夹在最上面的几张照片,照片的边缘已经有些泛黄,但画面上的人依旧清晰可辨。
那是刚入行时的她,扎着简单的马尾,穿着洗得发白的牛仔裤和白色衬衫,脸上带着未脱的青涩,眼神却亮得惊人。照片背景是公司最初的办公地点,一间不足二十平米的小办公室,墙面甚至有些斑驳,但照片里的几个人笑得格外灿烂,手臂搭着肩膀,眼里满是对未来的憧憬。其中一张照片里,她正拿着一份项目计划书,站在白板前侃侃而谈,嘴角上扬的弧度里全是意气风发,仿佛整个世界都在脚下。
“那时可真敢啊。”林晓妍轻声呢喃,指尖轻轻拂过照片上自己的脸颊。那时候的她,刚从名校毕业,带着一身孤勇闯入投资行业。没有资源,没有经验,却有着用不完的精力和无所畏惧的勇气。为了做一份尽职调查,她可以连续三天只睡四个小时,跑遍城市的各个角落,只为核实一个数据;为了争取一个项目,她可以在客户公司的会议室外面等整整一下午,哪怕被拒绝多次,也能笑着重新出发。那时候的她,坚信只要努力,就没有做不成的事,坚信未知的前方全是机遇,而非陷阱。
她将照片轻轻放在一旁,翻开了文件夹里的复盘报告。报告的封面印着项目名称——“启明星AI教育平台”,下面是她的名字,以及日期——五年前的深秋。那是她独立负责的第一个重大项目,也是让她从云端跌入谷底的项目。
报告的第一页,是项目初期的可行性分析,字迹工整,逻辑清晰,每一个数据都经过了反复验证,每一个结论都有着充分的支撑。那时候,AI教育还是风口上的赛道,她凭借敏锐的嗅觉发现了这个项目,熬夜撰写商业计划书,一次次修改打磨,最终说服了公司投下巨额资金。项目启动初期,一切都顺风顺水,用户量快速增长,媒体争相报道,她一度成为行业内备受瞩目的新锐投资人。
可命运却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就在项目即将进入下一轮融资,距离成功只有一步之遥时,核心技术团队突然集体离职,带走了关键技术和用户数据。紧接着,市场上出现了多款同质化产品,竞争瞬间白热化。资金链断裂,用户大量流失,项目最终不得不宣告失败。公司因此遭受了巨大的损失,她从备受赞誉的新星,变成了人人避之不及的“罪人”。
林晓妍的指尖划过报告中用红笔标注的失败原因,每一个字都像针一样扎在心上。“对核心团队绑定不足”“风险评估不够全面”“应对市场变化反应迟缓”,这些都是她当年用血泪总结出来的教训。她还记得项目失败那天,她独自坐在空荡荡的办公室里,窗外是连绵的阴雨,桌上的咖啡早已凉透。老板推门进来,没有责骂,只是拍了拍她的肩膀,说:“吃一堑长一智,以后还有机会。”可她知道,有些机会,一旦错过,就再也回不来了。
从那以后,她变了。那个敢闯敢拼、无所畏惧的林晓妍,好像被永远留在了那个阴雨连绵的下午。她开始变得谨慎,甚至有些畏缩。面对有挑战性的项目,她首先想到的不是机遇,而是可能出现的风险;面对新的尝试,她总是犹豫不决,生怕重蹈覆辙。这五年里,她虽然凭借扎实的专业能力在行业内站稳了脚跟,换了一家相对稳定的公司,做着稳妥的项目,过着看似光鲜的生活,但只有她自己知道,心里有一块地方,始终是空的,是冷的,那是对曾经的自己的怀念,也是对未竟梦想的不甘。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