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制定制度的过程中,博尔术特别注意平衡传统与现代的关系。他尊重蒙古的传统习惯,同时也吸收其他民族的先进经验。有一次,为了一个法律条文的表述,他与失吉忽秃忽争论到深夜。
按照我们蒙古的传统,失吉忽秃忽坚持说,偷盗牲畜者,当以数倍偿还。
博尔术却提出不同看法:对于普通牧民,这样的惩罚太重了。我们应该区分故意偷盗和生活所迫,还要考虑当事人的偿还能力。
最终,他们制定出了一套既严格又公正的赏罚制度,被收入《大札撒》,成为蒙古帝国的法律基石。
博尔术为人谦和,从不居功自傲。虽然贵为左翼万户长,“四杰”之首,但他与木华黎、博尔忽、赤老温等人始终保持着良好的关系。每当有重大决策,他都要征求其他将领的意见。
一次,木华黎率领的东路军在征讨金朝时受挫,需要西路军支援。有些西路军将领不太情愿,博尔术却立即下令调拨精锐骑兵和粮草。
木华黎将军在东线苦战,关系到大汗统一天下的大业。我们西路军虽然也有困难,但要顾全大局。博尔术对部下这样解释。
这件事传到木华黎耳中,他感动地说:有博尔术这样的同僚,是我木华黎的幸运。
还有一次,年轻的博尔忽因为经验不足,在一次剿匪行动中失利。按照军法,应该受到严惩。博尔术主动向成吉思汗求情:博尔忽虽然失利,但罪不至此。请允许我带他一段时间,亲自教导。
在博尔术的悉心指导下,博尔忽很快成长为一名出色的将领。后来在征讨西夏的战役中,博尔忽屡立战功,成为蒙古军中的一员骁将。
成吉思汗曾经这样评价博尔术:我得博尔术,如车之有辕,身之有臂也。有他在,我可以放心地开拓四方。
这句话很快传遍全军。但博尔术听到后,并没有丝毫得意,反而对部下说:大汗过誉了。我不过是尽了一个臣子的本分。真正支撑这个帝国的,是大汗的英明和全体将士的忠诚。
在博尔术的治理下,西部边境日益安定,商路畅通,各部族和睦相处。他建立的巡边制度、驿传系统,都成为蒙古帝国长期稳定的重要保障。
每当夜深人静时,博尔术常常独自站在阿尔泰山巅,眺望东方。那里是他与铁木真初次相遇的方向,也是大汗庭所在的地方。从两个夺马的少年,到如今统治万里江山的君臣,这段历经考验的情谊,已经成为蒙古帝国最坚固的基石。
而博尔术,这个被成吉思汗称为车辕臂膀的名将,依然在广袤的西部边疆,默默守护着他们共同建立的帝国。他的仁德、智慧与忠诚,正如阿尔泰山的雪峰一般,永远闪耀在蒙古的历史长河中。
喜欢历史奇人传请大家收藏:(m.38xs.com)历史奇人传三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