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捕获步骤收率:92%!远超之前文献和行业报告中常见的 70%-80%。
精纯层析收率:89%!
最终制剂步骤收率:95%!
-综合收率(从起始细胞到成品冻干粉):78% → 优化后预期稳定达到 90%以上!(一个突破性的飞跃)
关键杂质控制(如聚集体):抑制率达到 99.2%,完美符合严苛的注射用药标准。
他深吸一口气,翻到成本核算页,声音因为巨大的冲击而有些变调:“按照这个工艺路线,结合我们自有的中试线产能和优化后的物料、能耗、人力(裁撤冗余后)……我们初步核算的单支贝林妥单抗(标准剂量)成本……成本……”他连续咽了两下口水,才艰难地吐出那个数字:“……可以控制在 人民币3.5万元以内!”
走廊里一片死寂。只有远处实验室设备的嗡鸣声。陈树清死死盯着报告上的数字,手指捏得纸张发白,眼中墨绿的光芒亮得惊人,仿佛要燃烧起来。
这个数字,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曾经压垮无数家庭的70-100万治疗费用,将不复存在!意味着成百上千的患儿,有了真正活下去的希望!
张立峰的声音哽咽了,带着一种破釜沉舟后的巨大宣泄:“我们……我们计划首轮生产,以 成本价3.5万元供应给有资质的合作医院!不!甚至可以更低!只要能覆盖最基本的运营和后续研发!万先生,陈教授,这是……这是神迹吗?”
3.5万 vs 70万。冰冷的数字对比,却蕴含着足以焚尽绝望业火的炽热力量。万一乐的目光从报告上移开,望向窗外。
暮色四合,城市华灯初上。他的感知中,仁泽生物科技园区内,那曾经沉甸甸的绝望深灰业力,此刻如同被投入巨石的冰湖,正在剧烈地动荡、碎裂!
无数道代表希望的淡金光芒,正从核心实验室的每一个成员身上升腾而起,穿透屋顶,刺破暮色,直冲云霄!这光芒虽然微弱,却充满了不屈的生命力,与城市其他地方弥漫的灰暗业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不是神迹,”万一乐的声音平静地在走廊里响起,如同投入沸腾岩浆中的一块寒冰,瞬间让激动到失语的张立峰和陈树清冷静下来,“是开始。”
他目光扫过两人,“产能规划?时间节点?”
张立峰猛地回神,强迫自己从狂喜中冷静下来,业力色彩中的淡金更加凝聚、务实:“是!万先生!我们现有的200升生物反应器中试线,经过紧急调试和验证(预计一周内完成),可以立刻投入生产!首批原料准备充足,一个月内,保证第一批符合质量标准的成品下线!初步产能预估,每月可满足 50-80名标准疗程患儿的需求!”
“太慢了,一个月,几十人。杯水车薪。”万一乐的声音没有丝毫起伏,却重若千钧,“全国每年新增一万五千患儿,还有无数存量复发者。靠仁泽这点产能,就算扩张十倍、百倍,十年也救不完。而且,”
他转向张立峰,目光锐利如刀,“公司要活下去,要招人,要扩张,要研发下一个药,钱从哪里来?靠卖这3.5万一支的药?还是靠融资,靠日后涨价?”
张立峰张了张嘴,脸色由激动转为苍白。是啊,成本价供应,仁泽拿什么支撑后续?融资的钱是要回报的!陈树清也皱紧了眉头,核心那明亮的墨绿业力微微波动,显然也想到了这残酷的现实悖论。
“那……那您的意思是?”张立峰的声音带着一丝茫然。
“跟我来。”万一乐转身,走向旁边一间空置的小会议室。
2022年6月10日,晚上7:50,仁泽生物科技,小会议室。
窗帘紧闭,隔绝了外面的暮色。一盏白炽灯照亮了简陋的会议桌。万一乐坐在主位,张立峰和陈树清分坐两旁,气氛凝重。
“我们的目的,是什么?”万一乐开口,声音不高,却像钟锤敲在两人心头。
“救人!让患儿能活下去!”陈树清毫不犹豫,墨绿业力坚定如初。
“让公司活下去,做出更多好药!”张立峰紧随其后,浅绿业力带着务实。
“不错。”万一乐点头,“但‘活下去’和‘救人’之间,靠仁泽自己,存在死结。成本价供应,仁泽失血而死;追求利润,背离初心,且杯水车薪,救不了多少人,更会引来无数觊觎和倾轧,最终可能连这点火苗都保不住。”
张立峰和陈树清沉默了。这冰冷的逻辑,让他们发热的头脑彻底冷却下来,业力中的淡金希望染上了一层忧虑的浅灰。
“所以,”万一乐的手指轻轻点在桌上那份标注着“3.5万”的成本报告上,“这条路,不通。我们需要换一个,能让这把火真正燎原,并且持续燃烧下去的方式。”
他抬起眼,目光平静地扫过两人:“将贝林妥单抗的专利,以及我们优化后的全套工业化生产技术,一次性转让给国家。”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