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薛宝钗在钱庄兑换完了银票,回程的路上,冯渊透过车窗望着大街上熙熙攘攘的人群,无意中发现几名书生正兴致勃勃的议论着科考放榜的消息。
只听一个年轻书生兴奋的对着身边的同伴大声说:“今日科考放榜,我表兄中了第三十二名!”
另一个书生则摇头叹道:“唉,我堂弟名落孙山,这三年的苦读算是白费了。”
听到这些对话,冯渊心中一惊,猛然想起今日正是科考放榜的日子。这段时间他忙于应付薛家母女的事情,竟然把如此重要的日子给忘记了。
于是面带微笑的向薛宝钗提议:“薛姑娘,小生方才无意间听闻,今日乃是科考放榜之日,不知姑娘可否赏光,稍微绕个路,陪小生同去看一下榜单,然后咱们再回府?”
薛宝钗心中也颇为好奇,想要知道冯渊能否金榜题名,考取秀才功名。她微微点头,温和的说:“如此大事,小女子自当同意。不知公子对于此次科考,可有几分把握?”
冯渊听得薛宝钗答应,心中欣喜,连忙客气的说:“多谢薛姑娘成全,至于把握嘛,小生也说不准,只能尽人事,听天命了。”
冯渊当即吩咐车夫马六改变行进方向,朝着金陵考场的方向驶去。
不多时,马车便来到了金陵考场外。
此时已近午时,榜单早已张贴完毕,考场外也没有了早间的拥挤与喧嚣,只有零零散散的几个人还在榜前驻足观看。
冯渊和薛宝钗、莺儿一同下了马车,心情激动的一起走向榜单。
只见考场外的高墙上,贴着一张长长的黄色榜单。那张榜单只有三尺高,却有一丈多宽,上面密密麻麻的写满了考生的名字。那些都是通过这次考试,成功中了秀才的考生名单。
冯渊站在榜前,抬头仰望着这张决定无数人命运的榜单。薛宝钗也站在他身边,同样仰头看着榜单,神情专注而认真。
冯渊压下心中的激动,从榜单右上侧的第一名开始,仔细的寻找着自己的名字。
然而,他一个名字一个名字的看下去,从第一名,一直看到了第一百名,榜单上依然没有出现“冯渊”二字。
冯渊的心情也越来越沉重,一种失望的情绪开始在他的心中蔓延。难道自己真的落榜了吗?
就在他快要绝望之际,薛宝钗却突然兴奋的用手指着榜单的某处,声音中带着难以掩饰的喜悦:“冯公子,快看!这个冯渊可是你的名字?”
冯渊顺着她手指的方向连忙望去,只见在第七列名单的下部位置,果然清清楚楚的写着“冯渊”二字。他的心中顿时涌起一阵狂喜。
虽然是第一百三十七名,离总共的一百五十名录取名额已经差不多是垫底了,但终究还是榜上有名,拿到了秀才的身份,具备了日后考取举人的资格。
薛宝钗优雅的福了一礼,说道:“恭喜冯公子金榜题名,从此便是秀才了。”
莺儿也在一旁笑着说:“公子真厉害!”
冯渊兴致勃勃的提议:“薛小姐,如此喜事,小生请二位到醉仙楼好好喝几杯,庆祝一下,可好?”
薛宝钗却婉转的推辞道:“冯公子的好意宝钗心领了,只是男女有别,孤男寡女一同饮酒多有不便。”
冯渊这才想起这是古代社会,男女授受不亲,只得打消了去酒楼庆祝的念头,返回冯府。
在回府的路上,冯渊趁着薛宝钗和莺儿不注意的时候,悄悄的使用系统查看了一下好感度。系统显示,他与薛宝钗的好感度已经达到了45点,与莺儿的好感度也达到了32点。看到这个结果,冯渊心中暗暗欣喜。
一刻钟后,冯渊的新府邸终于遥遥在望,却突然听见前方传来一阵嘈杂的喧哗声。
冯渊不由得甚感好奇,连忙掀开车帘向外望去。只见新冯府的大门前围着许多人,正在发生着激烈的争执。
马车在府门口缓缓停下,冯渊率先跳下马车,然后绅士的伸出手,扶着薛宝钗优雅的走下马车。
接着又拉住莺儿柔软的小手,将她也扶了下来。莺儿羞的小脸微红,躲在了小姐身后。
冯渊并未注意到莺儿的这些小女儿家的羞涩表现,他大步走向新冯府的大门,想要弄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只见钱管家站在门口,正指挥着几名精壮的护卫,将一群老人和孩子拦挡在冯府大门外。
冯渊走上前去,眉头微皱,好奇的问:“钱管家,这是怎么回事?”
钱管家见是主子到了,慌忙上前施了一礼,恭敬的说:“少爷,他们便是以前薛府的下人,奴才遵照您的吩咐已经将他们赶出府去,可他们偏要赖在府门口不肯走。”
冯渊听了钱管家的解释,心中已经明白了大概,于是将目光转向站在一旁的薛宝钗,询问道:“薛姑娘,他们是你薛府的奴才,你看这该如何处理才好?”
薛宝钗瞥了一眼那些跪在地上的下人,淡淡的说:“冯公子,您有所不知,他们的身契都已经被我烧了,现在他们都是自由之身,并非是谁的奴才。本姑娘免费还他们自由,还不够吗?还要管他们吃住?”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