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的清晨,阳光比平日显得更加慵懒。李清风刚结束早班巡逻,回到岗亭,就看到林浩顶着一对越发明显的黑眼圈,但精神却异常亢奋地蹲在岗亭门口,像只等待投喂的哈士奇。
“李哥!李哥!您可算回来了!”林浩一见李清风,立刻蹦了起来,手里还紧紧攥着那块灰不溜秋的“镇煞石”,“神了!李哥!您这石头太神了!”
李清风慢悠悠地打开岗亭门,走了进去,放下巡逻记录本,才不紧不慢地问:“又怎么了?捡着商周的青铜器了,还是战国的玉璧了?” 语气里带着点早已看透一切的调侃。
“不是!比那个还神!”林浩激动地跟了进来,手舞足蹈地比划,“昨天我不是又去古玩市场转悠嘛,揣着您给的这块石头。有个摊主,非拉着我看一个据说是明代官窑的青花瓷瓶,说得天花乱坠,什么苏麻离青,什么晕散自然,胎釉温润…我差点就心动了!结果我一靠近,手不小心碰到口袋里这块石头,您猜怎么着?我忽然就觉得那瓶子怎么看怎么别扭,那花纹有点僵,那釉光有点贼,心里一个声音告诉我‘假的!快走!’!我就没买!”
他喘了口气,继续兴奋道:“后来我找了个懂行的老师傅悄悄一问,您猜怎么着?那真是个高仿!做旧手法极其高明,连老师傅都差点打眼!李哥,您这石头不仅能镇煞,还能鉴宝啊!这是不是传说中的‘开光法器’?!”
李清风拿起他的搪瓷杯,滋溜喝了一口冰枸杞水,眼皮都没抬一下:“想多了。那就是块普通石头,估计是心理作用,你觉得揣着它底气足,看东西就更仔细了。古玩这行,有时候拼的就是个心态和眼力劲。”
他当然不会说,那石头蕴含的一丝“不动如山”的道韵,对于外界能量(包括做旧时残留的某些化学药剂或人为营造的“老物”气场)有着本能的排斥和净化作用。林浩带着石头,心神自然会受到一丝影响,变得更为清明坚定,不易被外界的虚假信息(包括摊主的话术和赝品营造的假象)所迷惑。这效果微乎其微,但对付普通古玩造假,足够了。
“心理作用?”林浩将信将疑地掂量着手里的石头,“可这也太巧了吧…好几次了都…”
“无巧不成书嘛。”李清风放下杯子,拿起抹布开始擦拭桌面,转移了话题,“今天又打算去交学费?”
“不不不!”林浩把头摇得像拨浪鼓,“今天不去地摊了!今天城东‘聚宝斋’有个小型的内部交流会,据说有不少好东西流出,邀请的都是熟客和有实力的买家,我好不容易才搞到一张邀请函!李哥,您跟我一起去呗?帮我掌掌眼!有您在,我心里踏实!”
林浩一脸期待地看着李清风,他现在对这位“深藏不露”的保安大哥有着近乎盲目的信任。
李清风擦拭的动作顿了顿。聚宝斋?这个名字他有点印象,似乎是本市一个比较高端的古玩店,但也仅仅是有点印象。他对这些世俗的宝物并无兴趣,不过…去看看也无妨,顺便观察一下林浩这小子,以及…或许能接触到一些更深层次的东西?毕竟古玩圈,有时候也是某些隐藏势力流通物品的渠道之一。
“我值班呢。”李清风指了指岗亭。
“我跟陈经理说!就说请您帮忙去搬点东西!半天就行!”林浩立刻掏出手机,就要给物业经理老陈打电话,那架势不容拒绝。
李清风看着他这风风火火的样子,无奈地摇了摇头:“行了行了,别打电话了。我跟你去一趟,就当休息时间出去走走。不过说好了,我就是看看,不发表意见。”
“没问题!您只要在旁边站着就行!”林浩大喜过望。
半小时后,李清风换下了保安制服,穿着一身普通的灰色夹克和长裤,跟着兴致勃勃的林浩来到了位于城东古文化街的“聚宝斋”。这是一家装修得古色古香的三层店铺,门口站着两个穿着旗袍的迎宾小姐,内部环境清幽,灯光柔和,与外面喧闹的地摊市场截然不同。
交流会设在后院一个雅致的展厅里,已经来了十几个人,大多衣着光鲜,气度不凡,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低声交谈,看着玻璃展柜里或桌上摆放的各种器物。有瓷器、玉器、铜器、书画等等。
林浩一进来,就像鱼儿入了水,眼睛开始放光,拉着李清风在各个展柜前流连。李清风则像个真正的跟班或者长辈,默默地跟在后面,目光平静地扫过那些所谓的“宝贝”。
在他的感知下,这些器物大部分都散发着或浓或淡的“新”气,即便有些年份,也多为民窑普品或者清末民国的物件,灵气全无,历史沉淀感稀薄。偶尔有一两件带着微弱老旧气息的,也多是明清时期的普通物件,价值有限。
林浩看中了一个据说是宋代龙泉窑的青瓷碗,正在那里跟店里的老师傅请教,说得头头是道。李清风随意地站在一旁,目光却被角落一个不起眼的博古架上放着的一件东西吸引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