擂台加试,姜逸以一台简陋的手摇离心机,实现了对传统灵力提纯术的碾压式胜利,在整个流云宗引发了持续的地震。如果说之前炼制筑基液还能归功于那件神秘的高压反应釜法器,那么这次纯粹依靠“基础工具”和“古怪原理”实现的提纯,则彻底动摇了众多丹修固有的认知。
“摇瓶子”竟然比苦心修炼的灵力微操更高效?这简直颠覆了他们的道心!一时间,流云宗内关于“技法”与“道基”的争论空前激烈。年轻弟子们对姜逸推崇备至,暗中模仿者众,甚至有人开始研究那手摇装置的原理。而保守派,尤其是玄骨上人一系,则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抨击之声愈发尖锐,称此乃“舍本逐末”、“动摇道基”的邪路。
面对汹涌的舆论,宗门高层的态度也愈发微妙。丹霞长老力主开放包容,鼓励创新;玄骨上人则坚决反对,认为必须遏制此风;掌门与其他太上长老则持谨慎观望态度。最终,一道旨意传出:为明辨优劣,匡正道途,特准玄骨上人所请,于十日之后,在宗门论道台,举行一场“灵力微操”专项比试!由姜逸与孙淼,就最考验灵力精细操控的基础项目——“千丝灵锻术”,进行公开对决!届时,将严禁使用任何非制式工具,全凭自身灵力修为见真章!
消息传出,全宗哗然。这分明是玄骨一系不甘失败,试图在他们最自信的领域,彻底打垮姜逸,证明“传统”的不可动摇!千丝灵锻术,要求修士将灵力化为千条细丝,同时操控其进行极其精微的作业,如同时穿引千根针眼,是对灵力控制力、神识强度、耐心毅力的终极考验。孙淼在此术上浸淫十余年,早已是外门翘楚。而姜逸,众所周知,灵力修为一直是其短板,此前更是“炸炉十年”,灵力操控可谓是其“命门”!
这几乎是一场注定不公平的比试。所有人都认为,姜逸绝不会应战,这无异于以卵击石。
然而,姜逸的反应再次出乎所有人意料。他通过陈铭,平静地回复: accept the challenge。
“他疯了不成?”
“明知是坑还往里跳?”
“难道他连灵力微操也有秘法?”
“不可能!此术最重水磨工夫,取巧不得!”
质疑和不解充斥宗门。连丹霞长老都特意召见姜逸,委婉提醒此术之难,非一朝一夕可成,劝他不必意气用事。姜逸只是恭敬回答:“弟子明白,自有分寸,请师尊放心。”其镇定与自信,让丹霞长老将信将疑,最终选择支持。
姜逸并非盲目自信。接到挑战后,他立刻意识道,这不仅是危机,更是将“科学方法论”渗透到最核心的“灵力修行”本身的绝佳机会!PID算法能精准控制温度,那能否用于控制灵力输出?
“系统,分析‘千丝灵锻术’的技术要点,建立灵力微操的数学模型。推演应用PID控制理论,实现精准灵力丝线控制的可行性方案。”
【指令收到。开始扫描宗门基础功法《千丝灵锻诀》……建立灵力输出多变量控制系统模型……】
【分析完成。千丝灵锻术本质为:多通道(千丝)并行输出控制问题。每个通道要求:灵力输出强度(对应丝线粗细、韧性)稳定可调,输出位置(对应丝线运动轨迹)精准可控。】
【传统方法依赖修士神识强分千缕,并行微调,对脑力、神识、灵力掌控力要求极高。】
【推演PID算法应用方案:将整个千丝控制系统视为1000个独立的单输入单输出(SISO)系统。每个灵力丝线为一个控制回路。】
【设定值(SP):期望的该丝线灵力强度与空间坐标。】
【过程值(PV):该丝线实际的灵力强度与空间坐标(需高精度神识反馈)。】
【输出值(OUTPUT):修士对该丝线的灵力输出功率与方向微调。】
【应用PID算法,根据SP与PV的偏差,实时计算并调整OUTPUT,使每个丝线能快速、准确、稳定地达到并维持设定状态。】
【可行性:高。前提:1. 宿主神识强度足够支撑千路反馈信号并行处理(需强化训练或辅助)。2. 能快速完成PID运算(需优化算法或硬件辅助)。3. 灵力输出机构(经脉)响应速度快且线性度好。】
【警告:完全依赖宿主现有人脑算力,并行千路PID运算,负荷过大,几乎不可能完成。】
看到系统分析,姜逸不惊反喜。原理完全可行!难点在于“算力”!而这,恰恰是他可以想办法解决的!他不需要像传统修士那样,靠“感觉”和“经验”去模糊控制千丝,而是可以借助算法实现精准、自动化控制!
接下来的十天,姜逸闭门不出,全力备战。他做的第一件事,不是去苦练《千丝灵锻诀》,而是进一步升级他的“灵石供能核心”和“PID灵算阵盘”!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