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护山大阵3.0升级
“魔改版量子计算机”——“星算一号”的成功原型机,在经历了无数次失败和与魔修斥候的惊险周旋后,终于实现了关键突破。虽然只能维持五个灵量子比特的极短暂纠缠,但其在那一息之间展现出的、远超传统计算的恐怖算力,如同在黑暗中点燃了一支火把,照亮了通往真相的狭窄路径。
灵枢利用这宝贵的算力,运行了极度简化的“星陨模型”子算法。结果不仅验证了量子计算的正确性,更揭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深层关联:那古老星辰模型的运行轨迹,与流云宗护山大阵最基础、也最核心的“地脉灵枢”网络,存在着某种镜像对称和能量共振的关系!
“星陨”,并非单纯的外来灾星,其力量规则,竟与流云宗立派根基的护山大阵同源!玄骨很可能是发现了这个秘密,并试图扭曲、逆转这种共振,将护山大阵的力量转化为召唤天魔的祭品!而他选择的仪式核心“幽冥涧”和“陨星台”,正是护山大阵能量网络中两个极其关键、却又在历史长河中逐渐被遗忘或刻意封印的次级阵眼!
这个发现,石破天惊!它意味着,对抗玄骨的关键,或许并不在于从外部引入多么强大的力量,而在于重新掌控、乃至升级改造流云宗自身的护山大阵!必须赶在玄骨完全扭曲大阵根基之前,夺回控制权,并利用对“星陨”模型的新理解,将大阵升级至一个全新的层次,使其不仅能防御外敌,更能反向克制、甚至净化玄骨的魔功!
“护山大阵3.0升级计划”,在量子计算的曙光中,被紧急提上日程。这不再是简单的修复和加固,而是一场对整个宗门防御体系的根本性重构!
“目标:基于‘星陨’模型与护山大阵的共振原理,重构大阵核心算法,整合科学派力场护盾技术、各堂口传承秘法及盟友援助资源,打造具备‘动态自适应’、‘能量净化’、‘区域重构’及‘对魔特攻’能力的下一代护山大阵!”云鹤真人在委员会上,声音因激动而微微颤抖,下达了宗门存亡的终极指令。
这项工程的复杂度和难度,远超以往任何项目。它需要:
1. 全新架构设计: 摒弃传统的、以固定阵眼和能量通道为主的静态防御模式,转向基于“星陨”模型动态推演的、可预测并响应敌方攻击模式的智能阵网。这需要“星算一号”提供持续的、强大的算力支持。
2. 核心技术融合:
? 科学派力场护盾技术: 提供灵活、高效的局部点防御和能量偏转。
? 符堂上古阵图与灵纹学: 提供大范围能量引导、空间稳固和规则层面的防御。
? 器堂灵导材料与大型工程: 提供阵基加固、能量传输通道建设。
? 丹堂灵植培育与环境感知: 提供地脉灵气监控、魔气污染预警及局部环境净化。
? 神机谷星辰推演与占卜术: 提供宏观能量潮汐预测和敌方动向预判。
? 天工门巨型构造体与远程投射技术: 提供战略级防御节点的快速部署和能量支援。
? 百草轩生灵感应与净化秘法: 提供针对魔气的生物级净化和治疗支持。
3. 能源系统升级: 大阵升级后能耗激增,必须重建并扩大“地脉灵力发电站”,并引入“灵力无线传输”技术,实现能源的灵活调配。
4. 施工与部署: 在魔修重重围困下,秘密进行大规模土木作业和阵法刻画,难度极高,风险极大。
一场与时间赛跑、与魔君斗法的超级工程,在流云宗的废墟上悄然展开。整个宗门残存的力量,在“战时技术统筹委员会”和灵枢的调度下,如同精密仪器般高速运转。
第一阶段:架构设计与模拟推演。
“星算一号”实验室成为绝对的核心。在严密的保护下,科研人员轮班上岗,利用量子计算机短暂的稳定运行窗口,疯狂推演新的护山大阵架构。他们将“星陨模型”导入,模拟玄骨可能的各种攻击方式,并测试不同防御策略的效果。传统的阵法师们起初对计算机推演的结果将信将疑,但当几次小规模的模拟结果被后续真实的魔修试探性攻击证实时,他们彻底折服了,开始全力配合,将古老的阵法知识与科学的算法模型深度融合。
设计蓝图在不断优化中逐渐清晰:新的护山大阵将是一个“云-网-端”结构。
? 云端(控制核心): 由“星算一号”(及其后续升级版本)和灵枢共同担任,负责全局推演、资源调度和战略决策,位于地下实验室最深处。
? 网络(能量与信息骨干): 重构的地脉灵能管网和基于“灵力无线传输”的通讯网络,负责能量和数据的传输。
? 终端(防御节点): 遍布宗门的、多种类型的智能防御塔。包括:具备力场护盾的“守护塔”、可释放净化灵波的“净化塔”、能发射高能灵束的“攻击塔”、以及负责侦查和干扰的“侦察塔”。这些塔不再是固定的,部分关键节点被设计成可移动的“全自动防御塔群”,由“灵力自动驾驶”技术驱动,可根据战况灵活部署。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