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周,这是啥?”陈二牛凑过去看。
周先生擦了擦汗,笑着说:“给新兵们造的半自动步枪,比之前的更轻便,还加了刺刀座。你看,这枪托用的是从鹰嘴崖缴获的桦木,手感好得很。”
陈二牛拿起一支,掂量了掂量,确实比自己手里的轻了不少,枪身也更光滑。“不错不错,新兵们肯定喜欢。”他又问,“咱的迫击炮有进展不?”
“有!”周先生指着不远处的靶场,“刚试射了新炮弹,装药量加了一成,射程远了两百米,就是后坐力有点大,还在改。”
正说着,赵大山也带着人回来了,马背上驮着鼓鼓囊囊的布袋。“老陈,你看我带啥了?”他笑着解开布袋,里面是十几块银元、几匹蓝布,还有几盒西药——都是从日军军官那儿缴获的。
“这些西药给卫生队,蓝布让被服厂给新兵做军装。”王铁柱走了过来,手里拿着各小队的战报,“你们打得都不错,但别骄傲。”他指着战报上的数字,“你看,二营在鹰嘴崖遇上日军一个中队,虽然打赢了,但也伤亡了十几个弟兄。这说明啥?咱的装备对付小股鬼子行,遇上大队人马还是吃力。”
赵大山点点头:“是这理。那中队的掷弹筒厉害,咱的迫击炮射程没他们远,吃亏了。”
“所以啊,”王铁柱说,“新兵招来后,得抓紧训练,尤其是炮班,得把新迫击炮练熟了。兵工厂那边,老周,你们得加把劲,不光要造步枪、火箭筒,还得琢磨着把迫击炮改得再远些、再准些。”
周先生拍着胸脯保证:“放心!我让工匠们两班倒,保证不耽误事。对了,新招来的新兵里有个叫小木匠的,手巧得很,看了咱的火箭筒,说能改得更轻便,我正让他跟着学呢。”
夕阳西下,根据地的操场上热闹起来:新兵们在老兵的指导下练习瞄准,口号声此起彼伏;兵工厂的工匠们还在敲打铁器,火星溅得老高;后勤队的妇女们正忙着给新军装缝扣子,说说笑笑的;伙房里飘出饭菜香,是今天缴获的小米粥和咸菜……
王铁柱站在山坡上,看着这一切,心里踏实了不少。部队撒出去,像种子落在土里,不仅生根发芽,还结出了果实。虽然根据地还不富裕,虽然手里的家伙还不够硬,但他知道,只要这样一步一个脚印走下去,总有一天,云蒙山的星星之火,能燎原。
夜色渐浓,各小队的信使陆续回来,带来新的消息:“陈营长,张庄那边的鬼子又要征粮了,百姓们等着咱去救呢!”“赵营长,卧牛坡发现日军的骑兵小队,看样子要去扫荡!”
王铁柱看着地图,在张庄和卧牛坡的位置画了圈,对身边的通信兵说:“告诉陈二牛,带一个连去张庄,别让百姓吃亏;让赵大山的骑兵小队出动,跟日军的骑兵碰碰,让他们知道,云蒙山的马不是好惹的!”
通信兵应声而去,脚步声消失在夜色里。王铁柱握紧了手里的枪,枪身还带着白天训练的温度。他知道,部队撒出去的历练,才刚刚开始,而这云蒙山的夜,还长着呢。
喜欢1937年的日子请大家收藏:(m.38xs.com)1937年的日子三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