驿站的青石板院子里,晨光刚把露水晒化,就被老周的 “肉票维权” 闹得热气腾腾。他攥着那张皱巴巴的肉票,往石桌上 “啪” 一拍 —— 油印的 “十五块带筋五花肉” 字样都蹭出了印子,他指着程唯的鼻子,眼神比盯砂锅还认真:“程小哥,不对,现在得叫世子爷!你身份都升级成侯府世子了,这肉票咋能还按西街标准算?至少得加两斤酱肘子,炖得脱骨的那种!再配一碟侯府特供的酱黄瓜,不然俺这‘核心执行层’的辛苦不就白受了?”
程唯刚蹲在台阶上啃完半块桂花糕,闻言差点把糕渣喷出来:“周叔,身份是爹给的,肉票标准是我定的!侯府的肘子还没西街的香呢 —— 你忘了上次我偷拿爹的肘子,吃着跟嚼蜡似的?” 他伸手想去抢肉票,被老周死死按住:“那不一样!世子欠肉,得按‘侯府规格’还,不然传出去,人家说你抠门!”
沈娘端着烫伤膏走过来,看着两人闹得脸红脖子粗,忍不住笑出声:“老周这是‘见世子不慌,见肉票眼亮’,比见了灶王爷上供还虔诚。” 她把药膏递到老周手里,又给程唯递了杯凉茶:“别跟他争了,一会儿还要去赛场,真把他惹急了,明天不给你炖肉了。” 老周立马点头:“就是!俺不给你炖肉,你拿啥跟赵公子比?”
程唯接过凉茶,偷偷摸了摸系统面板 —— 昨晚新增的 “家味菜谱灵感卡” 还亮着,下面却标着 “需结合本土生活记忆激活”,他心里嘀咕:这不就是让我靠老周的 “奶奶秘方” 嘛!刚想开口,就听见院外传来 “轱辘轱辘” 的马车声,还夹杂着小厮的吆喝:“让让!赵公子的车来了!”
三人跑到门口一看,好家伙 —— 一辆四抬大轿停在驿站外,轿帘一掀,赵公子穿着绣金线的锦袍,戴着羊脂玉扳指,慢悠悠走下来。身后跟着五个小厮,分别扛着贴了 “辽东参”“西域葡萄酿” 的木盒、捧着锃亮的银质厨具、拎着装药膳包的锦囊,阵仗比娶媳妇还大。
赵公子走到程唯面前,挑眉上下打量他:“程世子,久仰大名!听说你在西街躲了大半年,原来就靠炖肉混日子?” 他指了指身后的食材,语气里满是炫耀:“我这次准备的‘家味’,是辽东参炖乳鸽,用西域葡萄酿调汁,再撒点天山雪莲子,光食材就花了五十两银子。你呢?该不会还拿西街的萝卜干炖肉凑数吧?”
程唯揣着袖管,指了指旁边的老周:“我们比的是家味,不是贵味。” 老周立马接话,嗓门比卖菜还大:“俺们准备的是‘西街家常三件套’—— 东坡肉炖萝卜干、萝卜干炒腊肉、玉米糊糊撒芝麻!俺奶奶传的方子,炖肉不用参,照样香得你流口水,能下五碗饭!” 赵公子的脸瞬间黑了,像被墨染了似的:“乡野村味,也配登大雅之堂?”
“家味哪分大雅小雅?” 沈娘站在程唯身边,轻声反驳,“你用辽东参,是你家的记忆;我们用萝卜干,是我们的记忆,一样珍贵。” 卖糖葫芦的大爷正好路过,扛着杆子凑过来:“就是!赵公子,你这阵仗不像做菜,倒像来炫富的!俺看程小哥的萝卜干炖肉,比你那参香多了!” 赵公子气得甩了甩锦袍袖子,转身往赛场走:“决赛见!我让你知道什么叫真正的家味!”
到了赛场,第三轮 “家味创新” 的主题一公布,选手们立马忙了起来。老周蹲在灶台前,从布包里掏出个小陶罐 —— 里面装着去年晒干的萝卜干,用麻绳串着,还带着点阳光的味道。“俺奶奶说,萝卜干吸油,炖肉不腻,还能提鲜。” 他边说边往砂锅里放萝卜干,动作熟练得像在自家灶台前,“以前俺家穷,过年才能炖肉,放把萝卜干,能多吃两碗饭。”
程唯凑在旁边,时不时递个姜片、撒勺盐,眼睛却瞟着评委席。等萝卜干炖肉的香味飘出来,他立马端着个小碟子,凑到李御厨面前:“李大人,您尝尝我们这‘侯府接地气家味’!” 他指着碟子里的肉,说得头头是道:“这萝卜干是我特意让老周找西街老农户收的,晒了三个月,肉质紧实;炖肉时加了半勺黄酒,是‘粗菜细做’的巧思。本来是我奶奶传的方子(实则老周奶奶),我又改良了火候,让肉更软烂,萝卜干更入味!”
李御厨夹了一块肉放进嘴里,嚼了嚼,眼睛瞬间亮了,烟袋锅子都忘了抽:“好味道!这萝卜干吸满了肉香,不咸不淡,还有点回甘,跟我小时候在乡下奶奶家吃的一模一样!” 程唯立马笑:“还是李大人懂行!都是老周执行力强,按我定的‘侯府古法’做的,一点没走样!”
老周在旁边听见了,手里的勺子差点掉在砂锅里,小声嘀咕:“那是俺奶奶的古法,不是侯府的……” 程唯赶紧走过去,塞给他一块糖,糖纸 “哗啦” 响:“周叔,咱这是‘团队家味’,分那么清干啥?一会儿给你加块带筋的肉!” 老周嚼着糖,瞬间不吭声了 —— 有肉吃,谁还管 “谁家的古法”?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