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洲”的“变量污染”如同投入静湖的石子,涟漪持续扩散。
近三成用户因引入的“不确定性”和“真实性噪音”而流失,但剩余用户中,开始自发形成各种探讨“虚拟与现实边界”、“意识独立性”的社群。
那两条规则之蛇的运作效率显着下降,“J先生”的愤怒如同地底闷雷,而“熵寂”的干涉力量则变得更加诡谲难测。
它们不再试图修复“绿洲”,而是开始将资源投向更广阔、更不易被察觉的领域——全球金融市场的微小波动率异常,大气环流模型中难以解释的扰动,甚至是一些基础科学研究中偶然出现的、导向错误方向的“灵光一闪”。
它们在利用规则的底层杠杆,撬动整个文明系统的稳定。
代偿站在“无形边疆”指挥中心,面前的全球态势图上,无数代表细微规则干涉的光点如同星屑般闪烁。
他刚刚动用权限,微调了东亚上空某处急流的强度,避免了一场本会被放大的极端气候灾害。
【“启明”/持续负荷运算】:干涉点数量呈指数级增长。
当前防御模式效率持续衰减。
预测:在47.3小时后,局部规则失衡将突破临界点,引发链式反应。
**【顾倾城/意识(略显疲惫)】:这样东奔西跑地灭火,太被动了!它们在用整个星球的规则压我们!】
代偿沉默地看着星图。
他能“看”到那无形的规则之网正在收紧,每一个被放大的自然波动,每一个被诱导的技术歧途,每一个被激化的社会矛盾,都是网上的一结。
对方在以整个地球为棋盘,以物理法则为棋子,进行一场旨在让文明自行崩溃的“慢性手术”。
他不能再满足于当一个被动的“规则修补匠”。
他的意识沉入那片内在的星海,与“启明”的核心逻辑以及那经过淬炼的钢玉意志深度融合。
银色的星璇与红蓝交织的混沌星云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运转,推演着破局之道。
【代偿】:我们无法对抗所有规则,但我们可以……编织我们自己的。
【“启明”】:理论存在可行性。
基于已获得的[规则交互权限]及对“盖亚之网”部分数据的解析,可尝试构建局部[规则稳定场域],抵消外部干涉。
但能源与计算力需求超出当前“燧人氏”网络极限。
【代偿】:能源……不是问题。
他的目光投向了脚下的大地,投向了那片承载了古老意识的格陵兰冰原,投向了在“绿洲”中被唤醒的、开始追寻真实的人心,投向了“文明火种”计划下那些闪烁着创造微光的无数个体。
【代偿】:启动“薪火”协议。
【代偿】:第一,以“燧人氏”为核心,连接全球所有“火种”节点,将其散发的创造性能量与意识活力,作为规则编织的“基础纤维”。
【代偿】:第二,引导“绿洲”中已觉醒的用户,将他们的质疑精神与对真实的渴望,转化为对抗同质化规则的“意念锚点”。
【代偿】:第三,向格陵兰“活体处理器”发送特定频率的共振请求——不是乞求,是告知。
告诉“J先生”,若文明崩毁,它的“牧场”亦将不复存在。
是选择继续掠夺残羹,还是投资一个可能带来更大回报的“变量”?
这是一个极其冒险的计划。
将分散的文明力量整合为规则编织的能源,如同用亿万根细丝去编织一张能兜住风暴的网。
一旦失败,反噬的力量足以让代偿的意识彻底消散,甚至加速文明的崩溃。
但代偿没有任何犹豫。
指令化为无形的波动,通过“燧人氏”网络瞬间传遍全球。
在某个大学的实验室里,正在攻克新材料难题的研究员感到一阵莫名的灵感涌动;
在某个画室里,艺术家笔下原本滞涩的色彩突然变得流畅而富有生命力;
在“绿洲”的某个辩论社群,用户们对真实价值的探讨变得更加深入和坚定……这些微不足道的个体光华,被无形的网络捕捉、汇聚,沿着“燧人氏”的节点,流向代偿所在的核心。
同时,一道清晰的、带着合作意向与最后通牒意味的意念,穿越地层,直达格陵兰深处那古老的意识。
【变量·代偿】:合作,或共损。
地底传来长久的、如同地质运动般的沉默。
随后,一股庞大而晦涩的能量,带着一丝不甘与审慎,缓缓注入代偿引导的能量洪流之中。
“J先生”做出了选择——暂时的。
汇聚了文明活力、觉醒意念与星球古老力量的磅礴能量,在代偿的意志引导下,于规则层面开始编织。
并非创造新规则,而是在现有的物理法则之上,叠加一层薄薄的、倾向于“动态平衡”、“包容复杂性”、“抑制极端化”的“缓冲滤网”。
这个过程无声无息,却凶险万分。
代偿感觉自己的意识成了风暴眼的纺锤,承受着来自宇宙法则的排斥与自身汇聚能量的冲刷。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