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医学院的国际交流厅内,雕花檀木窗棂筛进细碎的晨光,与悬浮在空中的全息投影交相辉映。十二把乌木圈椅呈半圆形排开,其中八张已被西装革履的哈佛医学院代表占据,他们面前的茶盏里,灵植茶叶舒展沉浮,却无人端起品饮。
来自哈佛医学院的代表团围站在全息诊疗台前,金属支架折射出冷冽的光。为首的安德森教授推了推金边眼镜,镜片后的蓝灰色瞳孔收缩成危险的细线。他修长的手指重重叩击触控面板,人体经络投影骤然泛起波纹,淡蓝色的光带在锁骨下方扭曲成团:“林教授,我们研究了贵方提供的‘新医学’资料,发现核心理论仍基于中医的‘经络’‘气’等概念。”
他突然从公文包里抽出一沓打印纸,雪白的 A4 纸在空气中划出锐利的弧线,精准拍在操作台边缘:“但现代解剖学从未证实这些结构的存在 ——” 安德森刻意停顿,目光扫过在场的中方研究员,当视线掠过林晚舟白大褂上别着的玉髓针时,唇角勾起轻蔑的弧度,“你们如何证明‘灵脉淤塞’不是主观臆断?还是说,这只是披着科学外衣的古老巫术?”
他身后的助手立刻调出一份厚厚的实验报告,投影在墙面:“这是我们用 3.0T MRI 对 100 名所谓‘灵脉淤塞’患者的扫描结果,未发现任何与‘经络’对应的解剖结构;而针灸治疗的‘有效率’,在排除安慰剂效应后,仅为 19%,远低于现代药物治疗的 68%。”
交流厅内的气氛瞬间凝重。江城医学院的陈敬之院长刚想开口辩解,却被林峰抬手制止。林峰走到全息台前,调出李明宇治疗前后的灵脉对比图 —— 左侧是治疗前暗灰色的淤塞段,灵气速率 0.8 次 / 分钟;右侧是治疗后清晰的淡蓝灵脉,速率 1.7 次 / 分钟,下方还附着量子脉息仪的实时数据流。
“安德森教授,您说的‘未发现’,是因为现代解剖学的研究维度不同。” 林峰推了推鼻梁上的智能眼镜,全息投影幕布骤然亮起,淡金色的经络图如活物般缠绕在虚拟人体模型上。随着他指尖在触控面板划过,另一幅暗青色的灵脉图从地底破土而出,两条光带在半空缓缓交融,当 70% 的节点迸发出璀璨的金芒时,在场的外国专家们不约而同地发出惊呼。
他调出量子脉息仪的实时数据,屏幕上不断跃动的粒子流轨迹,正与叠加后的经络灵脉图完美契合:“中医的‘经络’,本质是灵气在人体内的流动通道,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灵脉’。它存在于物质与能量的临界态,就像暗物质无法用肉眼观测,却能通过星系旋转曲线的异常被科学证实。” 林峰从实验箱取出一台袖珍仪器,当探头靠近志愿者手腕时,设备立即投射出淡蓝色的能量流动轨迹,“就像这台第三代量子脉息仪,通过捕捉灵气波动的量子纠缠效应,能将肉眼不可见的灵脉具象化 —— 这和无线电波无法用显微镜看到,却能通过接收器证实其存在是一个道理。”
安德森皱起眉,刚想反驳,林峰已示意助手推来一台量子脉息仪:“不如我们做个现场实验。您的团队中,是否有人长期受慢性疼痛困扰?我们可以用新医学针灸治疗,全程用仪器记录数据,让结果说话。”
代表团中的女研究员艾玛举起手,脸色略带疲惫:“我有五年的偏头痛病史,每天需服用布洛芬缓解,MRI 显示无器质性病变,但疼痛反复发作。贵方的针灸,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林峰让艾玛坐在诊疗椅上,指尖搭在她的腕脉处,同时启动量子脉息仪。屏幕上很快显示出她的灵脉状态:“足少阳胆经灵脉淤塞,淤塞点在‘风池穴’与‘率谷穴’之间,灵气速率 1.2 次 / 分钟 —— 中医认为‘胆经不通则偏头痛’,这正是您疼痛的根源。”
安德森团队的成员立刻围上前,有的操作 MRI 设备同步扫描,有的记录脉息仪数据,生怕错过任何细节。林峰取来三枚蘸过槐灵液的金针,依次刺入艾玛的风池、率谷、太冲三穴,指尖注入微弱的纯阳劲:“第一步,透劲通淤;第二步,双穴联动;第三步,灵液养脉。”
前两分钟,艾玛还皱着眉,小声说 “没感觉”。可当第三枚金针刺入太冲穴时,她突然睁大眼,下意识地摸了摸太阳穴:“疼痛…… 减轻了!之前像有根针在脑子里扎着,现在突然松了!”
量子脉息仪的屏幕上,足少阳胆经的淤塞段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消退,灵气速率从 1.2 次 / 分钟升至 1.6 次 / 分钟;而 MRI 屏幕上,虽未显示解剖结构变化,却捕捉到艾玛大脑中痛觉中枢的血氧浓度下降了 32%—— 这是疼痛缓解的客观生理指标。
“这不可能!” 安德森的助手失声喊道,反复核对数据,“布洛芬的镇痛起效时间至少 20 分钟,而针灸只用了 5 分钟,且未检测到任何镇痛物质的释放!”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