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着微醺。
晏羽大声说道:“承林,明天你邀上几个族人,去一趟通城县城,帮我买些商货材料回来。”
晏承林接过两锭银子。
得意的在手上抛了抛。
“我做事,羽哥你放心,不知要买啥东西回来?”
“你多邀上几个年轻人,带上独轮车,去买一千斤红糖、百来斤熟铁回来,剩下的买硫磺与硝石。”
“硫磺与硝石?我们回来的路上,不是买了两三斤吗?怎么还要买。”
“我有大用,你按我的吩咐去买就行。”
二房源村位于宁州与通城县交界线上。
从二房源村往西走个七八里,翻过南岭就是通城县麦市乡。
再走四五十里山路,便是通城县县城了。
宁州西乡方言,与通城县麦市乡口音一样。
去通城县采买货物,也不需要担心路引之事。
天蒙蒙亮。
晏承林便邀请上七个族人,推着四辆独轮车集合。
刚出大石背山。
晏星星迫不及待问道:“承林,晏羽真给你分了二两银子吗?”
“嘿!二两银子,这算啥,那个胖老板还定了两千斤西洋糖,听羽哥说, 两千斤西洋糖挣的钱,咱们种一辈子田也挣不到。”
“那晏羽下次还带你去不?”
“带啊!羽哥都说好了,今后带着我一起做生意,一起挣大钱。”
“不知道晏羽能不能带我一个,我也想去挣银子。”
“那你这次要好好表现了,我听羽哥说了,这次回来要多带些人去挣钱,出一趟门,至少分二两银子。”
在众人都竖起耳朵,听着晏承林的得瑟时。
烈太公的儿子,晏火旺说道:“咱们现在出了村,别提银钱的事,小心给村里招来麻烦。”
晏承林不屑回道:“有羽哥在,怕什么麻烦。”
晏火旺怼道:“财不外露,你不知道吗?听说平江县石牛寨的山匪,去年洗劫了仁乡一个村子。”
“那是你们不了解羽哥的实力。”
晏星星插嘴问道:“难道晏羽还武艺高强,打得过山匪。”
“呵呵!你以为羽哥挣了七十多两银子,路上就没有地痞流氓打主意吗?”
“你们就两个人,怎么逃回来的。”
“哼!逃回来?难道就不能是地痞流氓逃跑了?”
“承林,细说说呗!”
四下无人的山路上。
晏承林四顾环绕一圈。
压低声音道:“八个地痞流氓来打劫我们,羽哥杀了三个,剩下几个地痞流氓,跑得比兔子还快。”
“什么?晏羽杀了人?”
“嘘!羽哥不让我说的,这是和你们熟,我才偷偷告诉你们。”
“杀了三个,怎么这么厉害,晏羽用的什么武器?”
“我也不知道,只是听到一声巨响,我跑回去查看时,只看到三个地痞流氓躺在地上,还有那满地的血,想想都恐怖。”
“咱们村和别的村打架,一般也就把人打伤,可还没到杀人的地步。”
“你知道啥!羽哥说了,出了西乡,想挣钱,想活命,就必须狠。”
“那我还是算了,我还是在家种田吧!帮晏羽买了这批货,挣个七十个铜板就算了,我可不想去外面打打杀杀。”
在晏承林与晏星星,一惊一乍的闲聊声中。
默默跟在最后的晏水生,紧紧按着杀猪刀。
作为二房源村唯一一个屠夫。
晏水生时常出村,到周边村子,干些杀猪屠狗的活计。
只是!
一年到头也挣不到二两银子。
而胆小晏承林随便给晏羽做个伴,就分得二两银子。
要是自己能跟着晏羽去做生意,一定能成为晏羽的得力助手。
还能挣大钱。
在一路的闲聊声中。
太阳还未下山,晏承林一伙人,便入了通城县城。
“老板,你这有红糖卖吗?”
刚踏进刘记杂货铺,晏承林就高声呼唤道。
那刘记杂货铺老板回头一看。
几个穿着破旧,皮肤黝黑的汉子。
这行头气质,不用猜也知道是泥腿子。
而且这口音明显是麦市乡人。
刘记杂货铺老板不屑回道:“你要几斤呀?。”
“你这有多少?”
“你能买多少?”
“一千斤,你有这么多吗?”
一千斤?
几个种田的泥腿子,一次性能买一千斤红糖?
刘老板确认道:“我这可都是上好的红糖,一斤要15文钱。”
“啪!”
晏承林将两腚十两的银子,往柜台上一拍。
得意道:“给我称货。”
刘记杂货铺老板换了一脸笑容。
问道:“听客人口音,是麦市乡人,不知道是麦市乡哪位老爷家做喜事,一次买这么多红糖。”
“南岭山上的,你管这么多干嘛?到底有没有一千斤红糖?”
“有,有!客人稍待,我店里红糖也就三四百斤,我再叫人去仓库拿。”
“没事!我们正好还要买别的,你先把店里的红糖给我装车。”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