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后将青州一事详细呈报于安裕帝,言明灵岩寺乃太祖皇帝亲封的“龙脉净地”,如今竟遭歹人恶意损毁。同时在暗中斡旋,朝中重臣也纷纷上奏,都言此等行径恐损国运根基。陛下闻言震怒,当即下旨缉拿罪魁祸首,修缮寺院,并派重兵把守。
秦皇后主动请缨督办修缮寺院一事,借此机会抢先一步抵达灵岩寺。踏入湖心小院时,她藏在袖中的手仍在微微颤抖。
这一次,她破例在此停留了十余日,每日看着褚琰习武读书,亲自为他梳理发髻,仿佛要将这些年错过的时光一一补回。
直至随行女官再三进言宫规森严,秦皇后才不得不启程回宫。临别时,她双手轻捧着褚琰的脸颊,指尖抚过孩童细嫩的肌肤,柔声道:“琰儿莫怕,母后定会护你周全。”
晨光映照下,可见她眼底闪烁的泪光。
褚琰没有言语,只是重重地点头。那一刻,母子二人的身影在青石板上交叠,久久未散……
十岁那年,褚琰离开灵岩寺外出游历。
每当宫中来信,灵观真人便会将密信内容转述于他。
少年执剑远行时,化名“凌羽”。
这二字在唇齿间流转,恍若新生。
他确实不负众望。无论是追查贪腐,还是肃清匪患,桩桩件件都办得干净利落。那些暗藏在任务背后的期许,他都心知肚明,也一一成全。
山河万里,市井繁华。可当真正站在熙攘的街口,听着此起彼伏的叫卖声,看着摩肩接踵的人潮,褚琰却总会不自觉地退到阴影处。曾经想象中热烈期盼的外面世界,竟对其生出几分格格不入的疏离。
褚琰行走在外,渐渐发觉这世间远不如他想象中那般美好。
每至一处,触目皆是民生凋敝之景:天灾频仍之地,百姓连果腹都成奢望;而那些贪官污吏却仍在盘剥百姓,中饱私囊,甚至酿成“易子而食”这等惨绝人寰之事。
褚琰所要做的,便是惩治这些贪官污吏,将百姓应得之物,悉数归还。
而与祈安的相遇,正是在处理永州问题期间。
永州知府借职务之便,凡朝廷拨付的公款、救济钱粮及各类补助,皆要暗中克扣部分中饱私囊,更巧立名目增添杂税,致使百姓税负沉重,生计艰难,却申诉无门。
褚琰在查办案情时也会实地访查,正是在某次巡查途中,发现祈安独自倚树啜泣。
他见过太多百姓成群哀泣的场面,却从未遇到过这般形单影只的哭泣者,一时竟不知如何应对,幸而小姑娘自己哽咽着道出缘由。
原来,她也是受害者。
褚琰试探着邀她同去用膳,未料这小姑娘竟真愿随他而去。当那小手怯生生搭上他掌心时,才惊觉这孩子瘦骨嶙峋得叫人心惊。
后来,行至街市时,小姑娘怯生生扯住他的衣袖,细声询问他的姓名。
因为记着灵观真人的叮嘱,所以褚琰脱口道出“凌羽”那个化名。顺势询问之下,也知道了这瘦弱的小姑娘名叫祈安。
用膳时,小姑娘终于显露出防范之心。
不过,不多。
那般天真的模样,让褚琰既觉得有趣,却又莫名心酸。
待祈安狼吞虎咽地吃完,竟还怯怯地询问能否将剩菜带走。
褚琰心头一软,就给了她承诺,鬼使神差间,竟也给了她那块秦皇后系在他腰间的玉佩。
自此,褚琰便多了个用膳的伴儿,说来也怪,瞧着她认真扒饭的模样,倒比山珍海味更令人开胃。
此后,不知不觉间,褚琰已习惯了身侧这个小小的身影。在目睹无数人间疾苦后,这小姑娘的存在,竟成了他心中难得的慰藉。
后来,他决定教她执笔习字,带着她诵读诗书……
可这授业传道背后,还藏着几分难以言说的私念,只盼能借此将她多留些时日。
可某日,那抹熟悉的小身影却未如期而至,心头蓦然空落落的,总觉得缺了些东西。
待寻至慈幼局时,却见小小的她蜷在角落,脸上犹带泪痕。
褚琰心头猛地一揪,早该察觉的。
褚琰为小姑娘讨回了公道,将她所受的委屈还了回去,更让他们明白,小姑娘的背后有人撑腰。
经此一事,他愈发迫切地意识到,必须加快铲除祸根的步伐了,要从根源上解决问题。
也是自那日起,祈安每日留在澄心园的时辰,比往前要更久些。
褚琰注意到祈安其实很爱笑,便想方设法逗她开心。他记得曾见过街边孩童吵闹着讨要零食玩具,于是依样买来糕点蜜饯、布偶九连环。果真,每回都能瞧见她绽开笑颜。
一日,小姑娘忽然仰着脸问他:“为何小哥哥总是穿着黑色衣裳?”
褚琰一时语塞,竟答不上缘由。细想来,许是这抹颜色能予人几分心安。
但见她掰着手指细数其他颜色,尤其将“素白”二字念得格外清脆,眼底满是期待。褚琰低笑着摇头,也罢,下回便试一试,讨她欢欣。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